武侠小说里,有这样一类人,他们隐居深山,飞花摘叶除顽疾,搭脉问诊起沉疴,施医赠药救人无数,充满了侠士风范,被称为“侠医”。
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位于长江南岸西陵峡畔,是三峡库区移民大镇。这里面临长江,背后是绵延不尽的大山。
郭家坝镇面临长江,背后是绵延不尽的大山 郑家裕 摄 郭家四代人扎根于此百年之久,他们跋山涉水,进村入户,把健康与希望带给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在散发着中草药清香的百年家训中坚守着扶危济困的初心。时至今日,他们仍以廉价、高效、简便的“郭氏秘方”为百姓祛除病痛,老百姓称他们为现代的“侠医”。
一门“四杰”薪火相继
郭卫的祖父郭昌河、父亲郭启爱都是郭家坝镇有名的老中医,传至郭卫时,己经是第三代了。
1920年,11岁的郭昌河被歹人打断右腿致残,为谋一口饭吃,小小年纪便拖着病体到30里之外的荒口坪村名医袁先生家当学徒。先生郑重地提笔蘸墨,将张仲景的名句“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写在纸上送给郭昌河。从此,这力透纸背的两句话如刀雕斧凿般深深地刻在郭昌河心中。
郭昌河从11岁便跟着师傅跑堂拿药,专心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到16岁,便回村独立坐堂。因腿脚不便,山区路陡,遇到急症患者,郭昌河坐着滑竿上门问诊,只要抬滑竿人一句“郭先生到了”,患者家属便可松下一口气。郭昌河一生行医62年,为贫困百姓看病送药、疗伤祛痛,被村民们誉为“神医”。
从小耳濡目染、嗅着药香长大的郭启爱行中医颇有天赋,19岁便在村里村外小有名气。20岁时,郭启爱被吸纳进郭家坝镇联合卫生所(现郭家坝镇中心卫生院前身)工作。由于医术高明,1953年被卫生所推荐到湖北中医学院学习。1960年,他担任湖北中医学院秭归分校讲师,是当时秭归县选拔的4个讲师之一,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骨干。
郭启爱一直行医至85岁去世,一生留下了50多个秘方。
郭启爱为村民看病
郭卫17岁读完初中便跟着父亲郭启爱学医,19岁进入村卫生所工作。他勤奋好学,又在为村民诊病中积累了诸多经验,还考上了湖北中医学院函授班。4年后,郭卫被调入郭家坝卫生院,与父亲同时坐诊。
2011年,郭卫的儿子郭兴隆考取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他说,自己既要传承中医国粹,又要吸取西医精华,让二者相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017年,大学毕业的郭兴隆参加秭归县卫生系统招考,考入郭家坝中心卫生院。
20多年前两代同堂坐诊的情景再现,不过这一次,郭卫的角色由儿子变成了父亲;不变的,却是两代人在一起相互砌蹉处方的温馨场景。
郭卫与儿子郭兴隆切磋
妙手“侠医”济世百年
郭昌河为儿子起名为“启爱”,意为启迪智慧,精医博爱;郭启爱为儿子起名“卫”,则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护卫百姓健康;郭卫为儿子起名为“兴隆”,则希望儿子兴隆袓业,传承中医。每个人的名字中,都包含着上辈人的殷殷期盼,蕴涵着精神与信仰的传承。
郭昌河的名字,在郭家坝一直是个传奇。在人们渐渐模糊的印象中,郭家坝镇几乎大部分家庭的祖辈都受过“郭先生”的荫蔽。而郭启爱,则是人们心中记忆犹新的“郭老名医”。
郭启爱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教给了郭卫,郭卫也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了儿科推拿、治疗冠心病等特长。并在父亲留下来的秘方基础上不断研究创新,掌握了上百种治疗不同疾病的药方。
郭卫开的中药方子一般不超过15味药,却疗效良好。
郭卫与儿子郭兴隆一起坐诊 “以前百姓贫苦,为了减轻群众负担,爷爷、父亲都本着‘简(处方精练)、便(服用方便)、效(效果好)、廉(廉价)’的原则,让贫困群众人人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郭卫说,自己要把这个祖传秘方一直传承下去。
郭卫说,中医的精髓是一人一方、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多年行医经验的沉积。要想当一名好中医,必须沉心静气、厚积薄发。
郭兴隆传承了父辈的衣钵
医者“医心”投身扶贫
2017年,秭归县脱贫攻坚决胜之年,郭卫被派驻到帮扶村郭家坝村担任第一书记。
当时的郭卫完全有理由拒绝驻村工作。他曾在一次公差途中遭遇车祸留下后遗症,导致一条腿股骨头坏死,进村入户并不方便;父亲郭启爱刚刚去世几个月,八旬老母需要儿子的情感陪护……但郭卫并没说一个不字,欣然接受了任务。
郭卫与80多岁的母亲马洪益在一起,马洪益也曾在村里担任妇幼医生,接生过100多个婴儿 郭家坝村也是郭卫老家所在的村子。因为代代行医,家家都买郭卫的帐。
一次,一位八旬老人心中有结,不愿意配合工作,郭卫跟他拉起家常。当老人听说郭卫是郭启爱的儿子时,他立刻说:“啊?你爸还救过我的命哩!娃儿,我都听你的!”
在村里驻村,问诊治病仍不耽搁。许多人把病怏怏的娃儿抱到村委会,郭卫一阵推拿,娃儿不吐也不拉了。还有人找上门开方子,郭卫都是乐呵呵的。
村里推动“厕所革命”工作时,遇到了阻力。郭卫把群众召集在一起,开会首先就问:“你们谁知道一克大便有多少细菌?”大伙哄堂大笑,郭卫乘机把卫生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讲了一遍,讲完后好几人主动说:“我要改厕所!”
一边动员,一边和村干部商量用“三个一批”的办法分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村里330户的厕改任务,超额完成了478户,成为全镇完成厕所改造最多的村。
“当中医的脾气好,他能把准群众的脉,说到群众心坎上!”郭家坝村书记杨小曼这样评价郭卫。
村民袁本红因住房成为危房,被列入异地搬迁名单,可他就是不愿意搬。扶贫工作组一次次上门,郭卫耐着性子解开了袁本红“钱不够”的心结。去年年底,袁本红住进了面朝长江的独家小院,今年又主动品改了一亩伦晚脐橙,日子越过越美。
今年4月,秭归县脱贫摘帽,郭家坝村开始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环境美,讲卫生,和和气气没纠纷,怄气伤肝无褔份。”郭卫三句话不离本行,老百姓却爱听。
郭家坝村在全县率先成立村级环境卫生协会,成功的环境卫生管理经验在全县得到推广。在“美丽乡村”试点杨家龙村落,家家门前鲜花绕廓亭,碧水映橙黄。
秭归县卫健局局长谭国际说,秭归县医疗卫生系统还有很多两代或三代传承的医生世家。郭卫四代传承中医,包括投身扶贫工作,其实都是几代人在坚守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彰显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责任使命和善济天下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