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重要举措。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发力点”。为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推动贯彻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指示精神,今年年初,晋州人大在全市规上企业、纳税大户、新型产业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中选取了221家,作为市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利用“监测点”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问题,推动破解经济发展瓶颈,助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多层级、双包联,架起通联“高速路”。221个监测点遍及晋州全市十一个乡镇(开发区),覆盖全市所有重点领域和产业。为保障活动有效开展,晋州人大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实施办法(试行)》,要求每月组织召开固定监测点座谈会一次、通过乡镇人大征求意见建议一次、对全部监测点联系走访至少一次。同时,明确了市级和乡镇人大“双包联”机制,即在市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委员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对全部监测点进行分包,包联人员通过电话、微信、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同监测点建立经常性密切联系;在各乡镇(开发区)人大,设立专职包联联络员,负责定期向辖区内监测点征询问题和意见建议,并将所有问题解决和意见建议落实情况反馈给监测点。规定动作和动态联络的工作机制架起了人大和监测点之间沟通联系的“高速路”,而“有问有答,一问一答”的直接反馈模式,更是筑起了人大和监测点之间的“民心桥”。
细分类、严督办,清单列项“作解答”。问题揪出来,如何解决是关键。晋州人大在推动问题解决这一“主药”上大下功夫。截至7月底,晋州人大通过营商环境监测点征集问题362个、意见建议1365条,经归纳整理后,最终列为23个方面问题和44个方面意见建议。为提高效率、精准督办,经分析梳理将问题和意见建议被分为两类,对于比较简单的、承办单位明确的,直接向相关部门发送“关于营商环境监测点反映问题的函”,督促部门立行立改、限时反馈办理情况。针对复杂的、需要统筹协调的,推至市政府研究解决。
对于交办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晋州人大实行清单式处理,始终紧盯办理进度,特别是对于复杂问题,通过实地探访企业、召开部门协调会、发送“督办函”等形式持续跟踪督办,真正做到交办问题“件件有结果”。
纾难困、提信心,进入监督“正循环”。锲而不舍地监督、推进,最终收获了成效:截至目前,监测点所反映的23个方面的问题中,“部分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有的行政审批流程仍显复杂”等19个方面问题得到解决或有效改善;最近提出的“人才、用工短缺”等3个方面的问题,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办理中;“对涉轻微VOCs项目审批过严”等问题,因政策原因当前无法解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向上问计,寻求解决办法。意见建议方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政策执行以及营商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加强政务服务资源整合共享”、“加强行业系统培训”等44个方面意见建议均得到了很好的答复和有效落实。
实实在在的监督成效得到了监测点的一致好评,有监测点直言,“本来并没抱太大期望,后来看到问题一个个解决,就像看到一个个‘惊喜’接连而至,这样的效率,真是没想到啊。”问题的有效解决,既扫除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障碍,直接改善提升了营商环境,同时更让监测点切实感受到了市人大对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激励监测点企业更加踊跃地反映问题、建言献策,形成了“问题积极提、建议马上办”的良性循环。
从坐等追询到上门“问诊”,从通面实施到靶向监督,晋州人大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将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作为下沉监督、精准监督、跟进监督的一次生动实践,焕发了营商环境改善新活力,展现了晋州人大监督新气象。(晋州人大 卢振平 邵晓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