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紧紧围绕 “党委”为中心,工作要求标准化,让监督方法更新。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联动监督工作的根本保障,省、市动员会议后,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立即向县委进行了专题汇报,县委转发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实施方案,县委书记戴建亮同志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联动监督工作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要立即进行安排部署,对人大转交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确保联动监督取得扎实成效。县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把联动监督工作与县委重点工作相结合,将监督具体内容分解为具体的指标,把抽象的监督检查工作转化为简明具体的条目式、分数制的“检查说明”,明确联动监督查什么、怎么查、查到什么程度,真正在标准化定位中“查有标尺、做有方向、评有依据”,推动联动监督工作方法由“按部就班”到“创新开展”的转变。
二是紧紧围绕“法律”为中心,工作任务项目化,让监督内容更细。在五项联动监督工作中,县人大坚持依法监督,组织人大干部和各级代表认真学习五个重点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如,城市垃圾分类管理专班邀市城管局垃圾分类宣讲员对《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和《邢台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管理条例》进行详细解读,让参与活动代表和人大干部都能自觉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各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时,坚持一个条款一个条款对照检查,把法律法规作为检验和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尺,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推动整改的根本依据,切实做到规定动作做细做实,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工作,能够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抓得牢,进一步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工作更具体、责任更明确、实效更明显,推动联动监督内容由“广泛查找”到“细致实施”监督的转变。
三是紧紧围绕“人民”为中心,工作手段信息化,让监督质量更高。县人大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平台,对五项联动监督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公开举报电话、举报邮箱,设置意见箱,开放“人大代表家(站)”接受群众来访,最大限度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活动的渠道。同时运用“平安e格”APP、“政民互动”“问卷星”等网络平台,实现工作专班和代表、群众网上双向互动,对存在的问题敢于动真碰硬,该曝光的曝光,该点名的点名,不搞遮遮掩掩、语焉不详,真正形成监督压力,精准查清问题,推进联动监督发现问题由“数量化”到“质量化”转变。
四是紧紧围绕“代表”为中心,工作能力专业化,让监督作用更实。县人大结合驻县四级人大代表的职业、专业特长、所在区域等,组建了17个代表小组,共有各级人大代表348人,参与率达50.95%,在提高代表参与率的同时,实行留任代表包联新任代表制度,要求各级代表树立“凡事不做则已,做必至全”的理念和“不要差不多、盯住最完美”的工匠精神,以老带新,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做到时时处处真监实督,让监督贯穿全过程,覆盖各领域。把联动监督工作融入全县中心工作当中,建立与县委和政府工作通报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调度会,研究问题、剖析根源、督促进度、推动落实,通过联动监督深入开展,切实把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好,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解决好,把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清除掉,推动联动监督作用由“柔性监督”向“刚性监督”转变,以联动监督的有力有效开展,更好的服务全县发展改革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