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遵化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将食品安全列入常委会监督工作重点,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打好监督“组合拳”,唱好监督“连续剧”,着力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不断推动食品消费环境向着放心、安心、宽心、舒心的目标迈进。
一、监督背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有效维护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全民性的工作。遵化市农产品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食品产业发达,“遵化香菇”“西下营板栗”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19家、唐山市级48家,是“中国板栗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食品工业强市”。近年来,遵化市稳步推进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在品牌认证、智慧监管、机制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放心的遵化绿色食品品牌,先后荣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但是,由于食品安全点多、面广、战线长,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食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距离“四个最严”的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仍有一定差距。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在抓紧抓实抓细食品安全监督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监督做法。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重点监督是人大职责所在,也是民心所向。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在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食品链条中找盲点、补漏洞、提建议、督整改,打好食品安全持久“保卫战”。
一是集中学习培训。在监督工作开始前,集中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专题培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理解监督内容,掌握监督方法,为开展监督提前“充电”、打牢基础。
二是开展执法检查。首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调查问卷,了解人民群众的关注重点和意见建议。根据问卷汇总结果,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的重点。组织部分人大代表、专业执法人员和各界群众代表形成5个执法检查组,由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市场、企业、学校、饭店等32个点位进行实地检查,集中开展了规模空前、组织周密、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并分片召开了座谈会,检查组成员现场提问,有关职能部门面对面解答问题。各组分别形成了执法检查报告,向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汇报。《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正后,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及时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专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组成执法检查组,深入餐饮店、集贸市场小摊点和制粉、糕点小作坊,对《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促进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三是听取审议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全市食品安全处于平稳、有序、总体可控、形势向好的状态,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并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形成了审议意见交市政府研究办理,要求市政府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法治意识、消除食品安全质量隐患、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合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四是组织视察调研。食品安全应该从源头抓起,从田间地头抓起,首先要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 市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开展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视察调研和专题询问活动,组成6个调研组,深入到34个重点部位进行视察调研,并召开专题询问会议,进行满意度测评。组织“舌尖上的安全”专题视察,着重查看板栗使用农药情况,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形成视察意见转交市政府研究办理。通过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促进有关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并认真解决环境问题,切实维护好农产品产地环境。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题调研小饭桌管理、城区摊点商贩管理等情况,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摸清现状,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报市委、转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五是督办代表建议。每年人代会上,人大代表都会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代表建议。按照《关于代表建议的提出和办理办法》的规定,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将代表建议转交市政府进行办理。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把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代表建议纳入重点督办建议。坚持对口督办、专项视察与满意度测评相结合,既重过程、更重结果,根据建议质量和办理结果评选优秀建议、优秀承办单位,提高问题解决率和代表满意率。
六是强化跟踪监督。审议意见、视察意见和代表建议转交后,市人大常委会紧盯办理工作不放松,防止人大的意见建议“石沉大海”。市人大常委会采取“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形式,坚持“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的工作机制,延长监督链条,促进问题整改。在市人大常委会的跟踪监督下,审议意见、视察意见和代表建议均得到了较好的办理。
三、监督效果。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好评,进一步推动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以下成效:
一是关注食品安全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也起到了普法的效果,有效宣传了法律法规,进一步树立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人民群众更加积极支持、主动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形成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是食品安全工作形势总体向好。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市政府不断提高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能力,各级监管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确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农产品和食品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强。遵化市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农业观光+电子商务+快餐连锁”模式,全市农业产业链条越来越长,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2021年,圆满承办中国国际第二届板栗大会,入选全国农业肉鸡全产业链典型县,全省农村产业融合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一役成功,遵化已经成为让京津冀乃至全国人民放心的“菜篮子”“肉篮子”和“果篮子”。
四、工作启示。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二要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运用最普遍、最经常、最主要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监督权,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有力有效促进有关工作开展。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反复提、现场盯、持续督,着力推动问题解决,让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遵化市人大常委会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