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1年,对邯郸来说,意义非凡。在疫情与汛情的双重考验下,全市前三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均居全省前列;年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全国排名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全省第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获全省四项第一……从经济发展到生态环境,从科技发展到社会民生,桩桩件件,精彩纷呈。
“2021年,我们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邯郸市委书记张维亮表示,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点不放松,以打造区域经济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医疗中心为目标,众志成城、拼搏竞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新变化。
关键词1:绿色转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初冬时节,在涉县龙西工业园区河钢邯钢老区退城整合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异常忙碌,河钢邯钢老区退城整合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6月底投产,将形成年产生铁565万吨、粗钢470万吨的生产能力。
邯郸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面对调结构、治污染等多重压力,邯郸市发挥重点项目对扩大有效投资和主导产业培育的支撑带动作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2021年,邯郸市持续用力盯紧抓实重点项目,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升级加力成效明显。”据邯郸市重点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简文莉介绍,2021年邯郸市争列省重点项目83个,居全省第2位;安排市重点项目550个,数量为历年之最。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邯郸市围绕“532”主导产业,即: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优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和网络、安防应急两大未来产业,以及33个县域特色产业,聚焦品牌优、市场广、技术成熟的项目,瞄准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和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以商招商,努力实现“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壮大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
加快绿色转型,邯郸市除了做好引进优质项目外,还在现有企业整合及挖潜上下功夫。据邯郸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综合处处长王贺江介绍,邯郸钢铁整合重组已取得实质性突破,完成普阳钢铁与烘熔钢铁、文安钢铁、永诚钢铁,新金钢铁与永洋特钢、紫山特钢的实质性整合重组,全市钢铁冶炼企业由17家减少到9家。
“磁县煤炭储量丰富,采掘、洗选和炼焦行业及衍生关联产业,一度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结构‘一煤独大’、资源依赖性特征明显。”王贺江说,随着去产能等政策相继落实,两大县办支柱煤矿相继关停,“重腕推动节能削煤工作,邯郸市被河北省评为‘十三五’节能削煤先进市。”
据统计,2021年1-11月份,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614.6亿元、1125亿元,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49.7%、137.2%,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2020年以来,邯郸市深入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和重大项目升级加力行动,精准有效扩大投资,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走出了一条以项目支撑产业、以产业引领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关键词2: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加速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赋能让邯郸市产业春意盎然。
在邯郸市永年区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袁隆平院士选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三优2号”,2021年亩产达到1326.77公斤,再创水稻大面积种植世界最高纪录。现在,科研人员们正摩拳擦掌,精心谋划着向更高的产量目标进军。
窗外天寒地冻,室内热气腾腾。在武安市新兴铸管厂区,为宁夏贺兰县排水工程定制的离心球墨铸铁管正在紧张生产。上世纪90年代初,这样的输水管道还要完全依赖进口,但现在,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球墨铸铁管生产研发基地。作为全球球墨铸铁管的最大供应商,该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7%,出口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前,新兴铸管生产的离心球墨铸铁管产品被工信部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新兴铸管被确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河北龙凤山铸业,上海大学的董瀚教授和他的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条能够生产纯度达99.99%超纯铁中试线在进行设备安装。据了解,该生产线如果投入工业化生产,将解决高端制造所需基础原材料“卡脖子”难题,助力国家在高精尖领域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市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1.89%,比上年度增长0.24个百分点,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邯郸市科技局局长安凤玲说,在提高帮扶及孵化实效的同时,邯郸市还在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上下功夫,通过引导基金、科技贷款等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共有89家企业获专项贷款22.3亿元。“特别是2021年12月16日,《邯郸市科技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保险工作,营造了科技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2021年,邯郸市以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试点为目标,真抓实干,一系列工作已跻身全省前列。首台“邯郸造”美的智能厨电产品下线、河钢邯钢百米钢轨助力中国“最抗冻”的牡佳高铁贴地飞行、中国船舶七一八所经开区氢能产业园首台电解槽成功出厂助力绿色冬奥……一项项突破,映现了邯郸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关键词3:粮食安全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盘点全市粮食收成,邯郸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白长俊从心底里感到自豪。据介绍,2021年度,邯郸市小麦总产244.8万吨,较上年增加3.1万吨。秋粮总产292.1万吨,较上年增加0.8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171万亩,总产537万吨,较上年增加4万吨,全面超过省定目标。
农作物收种事关粮食安全、群众切身利益。2021年秋收期间,邯郸市遭遇了持续降雨及上游泄洪带来的严峻考验。面对汛情,邯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精心部署防汛抢收事宜,多次到大名县、馆陶县等地实地调研,指导防汛和农作物收种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确保农作物收种顺利进行。
大名县铺上镇后磨庄村村民李好鹏回想起秋收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承包的20多亩玉米地进了水,机械进不去,只能手割肩扛,忙了6天6夜,真的是“虎口夺粮”。同样,在馆陶县王桥乡徐万仓村,徐延涛看着自家长势不错的冬小麦说,“幸亏秋收时,村干部及时找来了‘帮扶队’帮忙收被淹的玉米,县里的农技专家还及时指导秋种,要不然玉米就白种了!现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大名县和馆陶县是2021年秋汛受灾最严重的县。”据白长俊介绍,大名县101个沿河村庄组建了巡防队、59个县直单位派出工作队,5400多名干部群众全天候不间断驻堤巡查,实现了“无人员伤亡、无重大险情、少财产损失”的目标;馆陶县成立了漳卫运河抗洪抢险指挥部、徐万仓抗洪抢险前线指挥部,组织突击抢险队伍日夜巡防,切实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邯郸市组织了16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指导群众抢收抢种;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协调,采用“机械+人工”方式,最大限度地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汛情过后,阳光灿烂。2021年10月13日,邯郸市魏县前大磨乡泊村爱耕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小麦高产示范田内机声轰鸣,银色的犁铧犁开肥沃的土地,拉开了全市雨后抢时播种小麦的序幕。截至2021年11月底,邯郸市共完成冬小麦播种534万亩,比2020年增加8.7万亩,增长1.6%。
新元肇始,华章日新。回看2021年,在冀南这片1.2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处处生机勃勃,邯郸市用扎扎实实的行动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龙引千江水,虎越万重山。在新的一年里,邯郸市将勠力同心、拼搏奋进,努力在“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在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中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