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杨金深,率领省人大调研组到清河调研《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条例》立法工作。
清河是隋唐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之地,我国同时有两条运河的地区极少。历史上流经清河县的大运河有两段:一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永济渠;二是今存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卫运河段。杨金深一行先后到两处遗址其进行了实地调研。
隋唐运河永济渠现已埋藏于地下,在贝州古城西侧,清河境内流经长度约为29公里,平均宽度为150米,途径15个村,南经王官庄镇王洼村入境,北至葛仙庄镇王成后村入清凉江。隋唐运河流经清河境内为永济渠,是隋、唐、宋运输军需粮饷的主要交通干线,流经500多年,记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贝州故城因其而建,贝州历史上曾是中国的纺织基地,北宋时期贝州城是中国北方的物资集散中心、军事要地,有“天下北库”之称。
京杭大运河卫运河段在县境东南部,是清河与山东夏津县的分界线,在清河境内流经600多年,流经长度为18.9公里,宽度为660—1200米,途径12个村,南经油坊镇二哥营村入境,北至油坊镇渡口驿村出境。有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油坊码头和朱唐口险工。码头共有六个,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好的码头。据史料记载,明弘治年间始在清河县境内设立码头,明代至民国初期,油坊码头白天桅帆不断,夜间渔火闪烁,运输十分繁忙,是著名的水路码头、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是清河、威县、南宫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二十多年里,清河的物资交流和供应,也主要依赖运河水运,因此,油坊镇经济繁荣,唱戏的、说书的、玩杂技的等应有尽有,每天都有好几千人来这里购买货物、看热闹,素有清河“小上海”之称。镇内店铺林立,并有多家出名的老字号。明清之交,山西人还在油坊镇建起“山西会馆”,会馆内设有戏楼。
调研组表示两条运河与清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民俗风情息息相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调研中,对清河县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并给予高度评价。
邢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群江,清河县委书记王俊红,县人大领导樊英俊、李国峰,县政府领导杨文卓,市人大、市发改委、市文广旅局、市文保所以及油坊镇、县文广旅局、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