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维系国计民生,关乎国家和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河北省委会副主委、沧州市委会主委李丽华提出《关于全面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她认为,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粮食安全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时刻绷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多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李丽华代表介绍,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全球供应链受冲击后一度引发恐慌,再次敲响粮食安全保障的警钟。
反观中国,能够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争取了主动。然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把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凸显粮食安全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去年一年,李丽华代表就保障粮食安全进行了专门调研。调研中她发现,虽然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但在一些地区,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耕地之间矛盾依然突出,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种业面临着种子企业小而多小而散、种质资源同质化严重、“洋种子”威胁加剧等困境,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管理运营效率低、粮储布局不均等问题,保持粮食供需平衡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中国人的“饭碗”怎么才能端得更加稳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通过调研,李丽华代表建议,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修复,提高耕地质量。在土地流转或租赁过程中,把好用途关,坚持农地农用,不能随意改变用途,考虑耕地复垦需求。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处理好退耕还林还草与保护耕地及农民生计的关系。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李丽华代表介绍,虽然近年来我国种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必须未雨绸缪,这样才能牢牢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李丽华代表建议,加大良种培育科研力度,提高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内种子企业特别是龙头种子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从种子研发技术方面入手,缩小和国外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政府部门采取实际措施鼓励企业加强深度科研,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加大种子市场和种性安全监管力度,守住用种安全底线。加大专业人才培育力度,理顺种子监管机构职能。
李丽华代表还建议,切实解决原粮储备和应急储备、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以及毗邻地区之间“一盘棋”协调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衔接制度。在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加工等环节,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和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研制低损高效收获机械,提升粮库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建立粮食加工低碳低耗生产制度,减少损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