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属于什么垃圾?香蕉皮又是什么垃圾?”环美公益垃圾分类宣讲团师彦文老师借助图片和视频向石家庄市凌透小学的孩子们讲述着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种类,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有毒垃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内容。师老师在讲解的同时,不时与孩子们互动交流。
成立公益宣讲团
2017年3月,石家庄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之一。按照计划,2018年,石家庄市党政机关、各类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以及部分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医院、5%的居民小区都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通过了解省内相关情况,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乱投乱放生活垃圾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也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处理。”师彦文介绍说,他们几个退休老人经过研究,一致同意义务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去。
2019年5月,师彦文(79岁)、梁秉伊(79岁)、郭云民(76岁)、张海禄(75岁)、苏小芦(75岁)、马世勇(65岁)、任光耀(66岁)、苏贵和(68岁)、苏建书(66岁)、马会英(60岁)、张小素(55岁)等十来位老人决定成立“环美公益垃圾分类宣讲团”,到社区、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地进行义务宣传讲座。受这些老人影响,宣讲团吸收了许多“新鲜血液”,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环保志愿者相继加入,石家庄市南高营小学、雷锋小学、大马村小学(新华区)的环保爱好者也充实进来。随着宣讲团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不仅义务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活动,还组织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展览、文体演出等宣教活动。
克服困难作宣传
在河北科技大学幼儿园会议室里,“环美公益垃圾分类演讲团”的横幅悬挂正中,一幅幅垃圾分类漫画排列两旁,桌子上摆放着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小道具——“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还有几十张呈现不同“垃圾”的小卡片,十几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孩子们中间忙前跑后、交流互动,一场垃圾分类宣讲和漫画展正在进行,深受在场师生欢迎。然而,在成立之初,由这些老人组成的宣讲团却困难重重,没有讲稿、没有经验、也没有任何道具,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没有讲稿,师彦文老人带领大家从报刊上收集资料,向政府垃圾分类办了解情况,走访有关专家学者取经问道,听取专业垃圾分类人员现场讲解,几易其稿,完成了近万字的垃圾分类宣讲稿。他们还针对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编写适合各自年龄、身份的稿件,以不同的语气和形式予以讲解,幽默生动、互动性强,深受欢迎。
为了达到更好的宣讲效果,师彦文创作垃圾分类宣传漫画几百幅,自费制作展牌、道具等设施,同时编创垃圾分类歌曲、快板、对口词等文艺节目,在学校和幼儿园宣讲间隙,让孩子们穿插演出,寓教于乐,气氛活跃、感染力强,效果颇佳。
条例出台意义大
“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这一条例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是推进全省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巨大动力,对全省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师彦文认为,7月30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不仅规定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还对志愿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社会公益活动的高度认可,可以说条例的出台是一盏照亮垃圾分类道路上的明灯。”
他认为条例中规定的“源头减量”是搞好垃圾分类的关键举动。“要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只有源头的垃圾减少了,后边的处置才能更便捷、更高效。所以一定要做好普法宣传,号召广大群众从源头抓起,从减少使用和积极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拒绝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和一次性餐具这样的身边小事做起。”
“条例中规定的‘宣传引导和社会参与’是搞好垃圾分类的动力源泉。”宣讲团成员马会英认为,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垃圾分类教育基地,要求通过志愿服务等各种方式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活动,这样有利于加深广大公众对开展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打一场垃圾分类的人民战争。
“条例的出台恰逢其时,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有利于节约资源,还推动了社会文明,这正是我们当前大力倡导的,可以说利国利民,意义重大。”宣讲团成员张小素表示,作为志愿者,我们一定不遗余力,一如既往发挥余热,当好条例的义务宣传员和普及员,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共同倡导做模范
从2019年8月至疫情暴发,宣讲团的老人们个个不辞辛苦,每次都是自己背着道具、扛着展牌儿,奔走于城市、乡村,进学校、到社区,走工厂、入企业,从没有一个人喊苦怕累,没有一个人停下宣传倡导垃圾分类的步伐,三个多月下来总共组织和参与各种垃圾分类宣讲活动110多场次。在和省市媒体联合开展的宣讲活动中,最多时仅师彦文老人一天就讲了四堂课,上午在幼儿园,下午去社区,晚上还要进大学……“我们不仅倡导了环保理念和环保知识,还有机会跟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交流,我们这些老同志都把宣讲当成了一种快乐的担当,何乐不为呢?!”师彦文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准备继续战斗,争取今年能够讲到200场到250场。“我们现在正在加班加点研读咱们刚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条例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还给了我们参与活动的法制保障和精神动力。如何以通俗易懂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条例尽快宣传出去,这是我们当下的迫切任务。”几天时间,师彦文老人创作了条例宣传漫画136幅,展板近百块。
不仅仅是师彦文,石家庄市首个公众自发成立的环保组织“石家庄市老年义务环保监督大队”的发起人75岁的张海逯老人已经在这条公益路上奔走了十来年。深入乡村了解情况,走上街头发放资料,进入校园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闲不住啊,看到污染、浪费的情况,心里就堵得难受。”张海逯认为,只有人人参与、共同倡导、积极行动,垃圾分类才能深入人心。
“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好垃圾分类,还要动员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凌透小学的孩子们争先来到讲台前介绍垃圾分类的经验做法,台下的小朋友们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环保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小朋友们会把垃圾分类的知识教给家人,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张海逯倡议大家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争做垃圾分类的领路人。
2019年,师彦文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评选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相信,在条例的推动下,在众多绿色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宣传环保、倡导垃圾分类,会有越来越多的模范志愿者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