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摆在重要位置,特别强调要“注重指导实效”和“健全指导机制”。
全面、科学地认识与理解高中阶段学生发展指导的本质要求。《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当前国内外处于急剧变化之中,高中学生具有独特的价值观、思维与视野,个体间存在各种差异,必须研究并实施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育与指导,促进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成长和发展。
以理想指导为首的学生发展指导,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的体现,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旨在使学生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注重心理健康成长的学生发展指导,是“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强调“学习”的学生发展指导,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体现了“更加注重终身学习”的要求,有助于改变高中学习只是为了高考和升入大学的片面理解。开展生活和生涯规划的指导,则体现了“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和“更加注重知行合一”等思想,旨在使学生将高中学习与未来生活发展、职业生涯发展、国家发展等有机联系在一起。
学生发展指导体现教育必须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但这并非意味着学生发展指导就是鼓励个人的自由选择。学生发展指导必须关注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间的结合和有机统整,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体现。
正视实践问题,切实推进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使学生发展指导真正成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驱动力之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要求。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领导和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与全国17个省市60余所普通高中学校率先联合开展了学生发展指导实践行动研究,在全国培育和建立了一批实施学生发展指导的先进学校。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实施,各地也对高中学生发展工作开展了更多探索。
不可回避的是,当前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一些高中学校较多地借鉴和使用国外学生指导方式方法,过分注重测试与鉴别个人特质与潜质,过分重视“规划”导向的职业与工作定向,将发展指导窄化成学生选课、选择大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功利性”工具;还有一些学校将发展指导看成是新增“负担”,简单地以德育思维与方式实施学生发展指导,或者以心理教育替代发展指导;甚至还有一些商业机构或者个人,在学校中推销所谓的生涯规划、大学专业选择的商品。
《指导意见》提出“注重指导实效”的要求,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实施学生发展指导。让高中学生在学习、观察、实践中思考、判断和独立,确保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获得坚实知识基础、发展创造性思维、具备批评性思维和合作性技能以及好奇心、激情、勇气与坚韧性的同时,获得生活与生涯的幸福,为社会承担更多责任和作出更多贡献;在提升人的发展能力的同时,强化个体对于国家、社会、民族的使命、责任、担当和贡献。
高中学校需要具有学生发展指导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建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消解当前社会的“教育焦虑症”与“教育功利症”,为高中学校建立人人成长成才的现代教育体系创造条件。
重视政策制定,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试点,创建富有成效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当代中国社会与中国教育需要学生发展指导的原创性理论与思想,以研究支持与引领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为此,要将学生发展指导融合到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框架中,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发展指导的基石。同时,将学生发展指导融合到建立与完善考试与招生制度之中,改变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教学方式,真正促进高中学校教书育人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示范试点,在基层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制度与政策。
在实践中,要完善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传递等方式,启发与引导学生提高参与、思考和表达等技能;创建一个开放的学生发展指导系统,组织各种行业企业、社会组织、高等学校以及家长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