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长城新媒体记者张登峰摄
“我们的辣椒红色素做到了世界第一,占到全世界55%的份额,从单一的辣椒红色素,做到现在的几十个品种,靠的就是科技创新。”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向记者介绍。
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县办集体小厂起步,经过20多年的拼搏,晨光生物跻身天然色素行业领军企业之列,成为全球重要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供应商,科技创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企业成长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上世纪90年代,卢庆国接手一家濒临破产的县色素厂,开始了他迈进植物提取物生产的第一步。
“那时候基础条件差,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资源、交通也不便利。”这是卢庆国对当时条件的描述。面对这么多的不利因素,卢庆国坚持改进技术,用创新带领企业的发展。
“别的同行每年就是在进行简单的重复劳动,但晨光却是每年都在不断改进,相当于每年创造一个升级版。”卢庆国说,我们一边进行技改、一边进行生产,几年下来,企业就走到了行业前列。
在提取辣椒红色素方面,晨光生物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企业多次攻克困扰行业多年的核心技术难题,使辣椒红色素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现在,中国的辣椒红色素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中晨光一家就占到50%以上。
2010年晨光生物登陆创业板,实现了从单一产品提取向植物提取系列产品的转型。经过近10年的发展,晨光生物在番茄红素的提取和生产工艺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除了辣椒红色素之外,晨光生物的辣椒精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在叶黄素提取方面,晨光也复制了此前成功的路径——从以前的小规模提取试验,逐步过渡到现在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目前晨光的叶黄素产量全球领先。
现在,晨光生物把加工厂建到了新疆、建到了印度,利用当地的原料,做出来的产品卖到全中国、全世界。
2018年,晨光生物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出口创汇9000多万美元,实现利润1.57亿元。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和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密不可分。”卢庆国说。
引进培养科技人才
“我们现在有5个博士,60多个硕士研究生,几百名大学生。”卢庆国说,企业一直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晨光生物地处曲周县城,引进人才受到很多限制,如何让更多的人才走进县城、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卢庆国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要有合适的待遇。其次要创造好的生活、居住条件。第三要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卢庆国说,最重要的是让人才有机会申请专利,有机会申报科技成果,还要申报职称。
同时,晨光生物与中国农大、河南工业大学等行业知名大学建立长久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关系。现在,晨光生物的科技人才力量逐步加大,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现在,晨光生物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143项国家专利技术、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荣获2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2017年,河北省人社厅把晨光生物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可以自主评审正高职称的民营企业试点单位。到现在已连续评了两届。
扶持企业技术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中心等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将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扩大至所有企业。制定支持双创深入发展的政策措施。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以上。
卢庆国对报告中提到的“科技创新”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非常兴奋,他说,国家在创新的方向非常正确,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关键是需要很多落实的措施,怎么让企业在这个承担科技项目,包括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包括科技进步奖等方面让企业去牵头,起主导作用,然后联合高校,这样做起来效果更好。
另外,卢庆国建议,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中试平台,更好实现产学研结合。中试平台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中研发成果走向产业化的关键因素,许多产、学、研项目合作失败的直接原因是研发成果从实验室直接进入到大生产,缺少中试验证环节。
国家科技部门加大对高水平中试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科技平台建设中单列对中试条件的要求,通过在科技平台建设、科技项目分配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以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设施齐全、水平一流的中试平台,满足行业科技成果中试多样性的需求,实现科技成果与生产转化的顺畅衔接,助推产学研更好结合,大幅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率。(记者张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