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业考察河北中医学院中医药文化展馆
刘良业,安徽省东至县人,研究员。当代河北教育史志、教育年鉴理论和当代河北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奠基人,《河北教育年鉴》创刊人,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创始人。先后出版《拓真集》、《弘远集》、《刘良业教育文选》等,先后承担省级课题国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传统文化教育在民族振兴大业中的位置、作用和意义战略研研究、小学生系统经典诵读活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及实践意义研究等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为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和河北省教育厅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先后两次受到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表彰。抗日老战士、著名儿童文学家陈模生前曾写信称赞他:“不仅是河北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为教育史学编书立说的学者、编辑家,……不仅写了多篇教育论文,还写了不少散文、寓言、小说,创作丰收,编书业绩辉煌,这是铁的事实!历史是这样记载的,后人也将铭感不忘。”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一名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他深有体会。他认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主要表现为: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国人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把中华民族的“根”留住、守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首要意义。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国先哲们理想信念和远见卓识,是中华民族经验的总结,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和永不干枯的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另外,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也迫切呼唤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必须科学地把握传统文化教育
刘良业强调: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四个不能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丢,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不能丢,立德树人这个党的教育根本任务不能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这个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能丢。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原则;吸收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即“扬弃”的原则;务实、开放、创新——亦即与时俱进的原则;经世致用、古为今用的原则;关注现实、关注大众,关注人生的原则;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的原则。
第二,必须正确处理的几组关系:正确处理传统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正确处理孔子、儒学经典与儒学之间关系,以及儒学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关系;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正确处理传统文化教育与各学科之间关系;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之间关系等。
第三,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做到: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与现行教育体制相一致;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一致;与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传统文化教育相一致。
把中华民族的“根”留住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的“根”留住,把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守住。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
第一,礼敬我们的民族和文化,常怀敬畏和感恩之心。
他说:要礼敬我们的民族,礼敬我们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礼敬我国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文化。毫无疑问,一个不知礼敬自己文化和自己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他说,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德,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精忠爱国、诚信知报、克己奉公、修己慎独、勤俭廉正、见利思义、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这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世代必须继承和弘扬的。为此,他认为,要从自己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之事做起,要注重修身、注重养德。永远把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和弘扬下去。
第三,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他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现实的要求:其一,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都有自己的主题,历史上任何朝代的东西都不能相互代替,也无法代替;其二,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矛盾,都要求人们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地解决;由于事物的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等诸多原因,历史上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一定完全适合当代矛盾的解决;其三,时代是发展的,永远处于动态之中。传统文化必须吸收当代文明和科学技术,注入新鲜血液,才具有生命力;其四,历史不存在假设,不存在穿越;即使历史再美好,汉唐再强大,我们也不可能再穿越到那个朝代。其五,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以无数事实证明,只有与时俱进,中华传统文化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守护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注:本文发表在《半月谈》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