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首年,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如何开局?回顾过去一年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的立法呈现“分量更重、节奏更快、力度更大、要求更高”的特点。
通过法律案最多的开局之年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1件,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4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3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11件。
这也是历届常委会履职第一年审议通过法律案数量最多的一年。
据悉,甫一履新,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即面临对立法规划统筹安排的任务。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对外公布,立法规划提出的第一类项目(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69件)和第二类项目(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47件)共计116件。
注重宪法实施和监督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将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2018年6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明确由其行使原由法律委员会履行的统一审议法律草案等职责,并增加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配合宪法宣传等工作职责。发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在统一审议法律案时,加强合宪性审查,确保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决定、决议符合宪法规定和宪法精神。
为落实宪法修正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一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英雄烈士保护法》,依法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
2017年12月,《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2018年4月27日,《英雄烈士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这意味着,该部法律从立项起草到二审通过仅9个月的时间,跨十二届、十三届两届常委会审议。
这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首次入法,该立法对健全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民事、行政、刑事保护制度,特别是建立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立法与改革关系更为密切
据记者梳理,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项目当中,过半数立法项目与改革密切相关,立法与改革的关系更为密切。
以机构改革为例。为平稳有序调整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和工作,避免因法律尚未修改而影响改革进程和相关工作,确保机构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委托,法工委起草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调整问题的决定。
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一次审议通过。这个决定从研究到通过仅用了短短1个月时间,保证机构改革与立法做到“无缝对接”。
而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都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将此前改革中的举措上升为法律固定下来。
对于立法与改革的关系,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40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和改革开放一直是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的,在当前全面改革开放和全面依法治国同时推进的新形势下,不仅要将“细化”和“详尽”作为现阶段提高立法质量的一条基本要求,还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一致绝不意味着立法仅仅是简单的、单纯的‘符合’改革决策就行了,而是要通过整个立法程序使改革决策更加完善、更加周到。”乔晓阳说。
数读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工作量知多少
过去一年,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1件,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4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3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11件。
2018年9月,本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对外公布,立法规划提出的第一类项目(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69件)和第二类项目(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47件)共计11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