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监督+制度创新,省人大常委会首创三项联动监督助力破解扬尘污染难题
把脉开良方严规控扬尘
“以前每天都得擦两次桌子,现在只要一次就行,干净多了!”最近,家住保定市乐凯北大街的杨书杰,忽然发现家里灰尘少了。她家对面就是建筑工地,以前经常扬尘漫天飞,周边居民不堪其扰。
省生态环境厅12月23日空气质量日报显示,除邯郸、邢台外,其他设区市PM10都在100μg/m3以下,其中保定72μg/m3、唐山57μg/m3。而上半年全省PM10平均值,曾达到115μg/m3。
一个普通居民对于灰尘变少的幸福感,得益于近半年来,全省3.5万名人大代表对扬尘污染问题的持续跟踪监督。
河北是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最前线。近年来,随着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扬尘问题逐步突显:今年5月,PM10成为首要污染物。
解决新问题,必须先找到根源。7月起,省人大常委会首次以四级人大联动方式,在全省创新开展三项联动监督,同时聚焦大气污染防治、扶贫脱贫攻坚、优化营商环境三项重点工作开展“捆绑式”监督。三项工作省委关注、群众关切,在我省重点推进的六场硬仗中占据三席。
“为什么没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有没有使用车辆冲洗设施?”几个月来,全省各级人大通过执法检查、代表评议、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开展全链条监督,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发现扬尘污染问题35个,县(市、区)发现194个。施工场地管理不到位、城乡环境管理有死角、道路扬尘污染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存,一个个元凶被揪了出来。
“扬尘污染防治不像调结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不存在过多技术难题,需要的就是落实责任,加强管理。”省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杨智明认为,现有法规对于责任主体和责任要求规定过于原则,亟需出台专项决定,进一步“钢化”责任。
扬尘污染防治刻不容缓,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省人大常委会立即开展立法工作。10月19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的决定》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全票通过。决定厘清了建设、施工、运输、监理等各方责任,明确了裸露土地责任主体。
决定出台后,扬尘污染防治“靶向”更精准。11月以来,全省集中开展扬尘大会战,检查涉扬尘排放工地、企业、点位9045家(个),共发现问题1757个,并第一时间移交有关部门整改查处,收到良好成效。
“这个决定为补齐扬尘污染防治短板提供了法治保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察专员张桂生表示。(记者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