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全球最大的科学出版集团之一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一年一度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8年共有1899名学者入选,来自229家高校、科研单位或企业。榜单按照38个学科分类发布。
从学者所在单位来看,中国科学院系统囊括282名高被引学者,高居第一位。在高校系统中,清华大学以126人领先,随后是上榜100人的北京大学和上榜91人的浙江大学。
上榜学者数量排名第四至十的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
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统计(高校) 来源:上海软科
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统计(非高校) 来源:上海软科
盘点这38张榜单的顶部位置,绝大多数是业内声名卓著的“前辈”,其中不少人的贡献也在媒体和民众间获得了广泛的认知。
神经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的是蒲慕明院士,他带领中科院神经所团队在2017年培养出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开创世界首例。排名第二的则是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鲁白。
不久前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张启发院士排在农业与生物科学的第一位,他长期致力于水稻基因组研究,领衔开发出“抗虫转基因水稻”。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排在免疫和微生物学领域的第二位。他在对抗流感、禽流感和埃博拉等病毒方面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中国畜牧兽医界第一位女院士陈化兰紧跟其后排在第三位。这个领域的榜首则是中山大学微生物学专家李文均。
中国气象局的丁一汇院士排在海洋工程领域的第三位,耄耋之年的他讲一门《高等天气学》讲了40多年。在他之后排名第四的崔维成是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设计师,随着他的作品下潜过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该领域的第一和第二位分别是四川大学的林鹏智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吴国雄。
西湖大学校长、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排在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的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中科院的朱健康、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王晓东和北京大学的邓兴旺。
其余部分学科排名前五的高被引学者如下:
材料科学:中科院的王中林、武汉理工大学的余家国、复旦大学的赵东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俞书宏和清华大学的石高全。
物理学:复旦大学的张远波、中国科学院的蔡荣根、大连理工大学的赵纪军、南方科技大学的陈十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仙辉。
计算机科学:高被引学者分别为四川大学的徐泽水、南京大学的周志华、东北大学的张化光、四川师范大学的卫贵武。
化学:中国科学院的董绍俊、清华大学的李亚栋、浙江大学的彭笑刚、清华大学的李景虹和湖南大学的谭蔚泓。
医学:清华大学的董晨、浙江大学的孙毅、浙江大学的郑树森、南京医科大学的沈洪兵和南方医科大学的徐希平。
数学:苏州大学的何吉欢、中国科学院的范剑青、上海交通大学的廖世俊、中国科学院的白中治和上海大学的李常品。
经济、经济计量学和金融:北京大学的黄季焜、中国人民大学的艾春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李奇、北京大学的林毅夫和清华大学的钱颖一。
爱思唯尔出版超过2500部数字化期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细胞》(Cell)和《柳叶刀》(The Lancet)。在此基础上,爱思唯尔提供大量科学和医学方面的信息分析服务。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研究数据来自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数据库。这是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