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作用,提升乡镇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河渠镇代表联络站按照市县人大要求,不断开展机制创新,围绕硬件配置、家站运行、代表活动、视察监督四个重点,突出“四化”建设,探索长效运行机制,建好、用好代表联络站,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硬件配置上,突出“标准化”,积极搭建双向联络平台
过去乡镇人大除每年召开1-2次人代会外,闭会期间各不联络,代表履职几乎空谈。省、市、县提出建设代表联络站要求后,河渠镇党委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在资金、人员、设施配备上给予了充分保障,按照“有组织、有场所、有挂牌、有设备、有制度、有资料的“六有”标准进行了创建,并高规格建设了“四室”(代表活动室、选民接待室、代表档案室、图书阅览室),配齐了电脑、空调、打印机、投影仪、桌椅、资料柜等各项基础设施,为人大主席团联络代表,代表联络组织搭建了双向平台。
在家站运行上,突出“制度化”,积极搭建代表履职平台
河渠镇人大把全面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举措,镇党委高度重视将如何创建一流代表联络站列入了党委中心工作重要日程,全力推进建站工作。
不断健全常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凝聚力。建立健全选民接待制度、代表学习制度、代表履职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规范联络站的“六簿一册”。同时,通过市、县人大各级领导也多次进站开展指导工作,不断帮助完善联络站运行机制,促使中心联络站能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依法履职作用。
不断健全建议办理机制,提高选民满意度。全方位开辟多种渠道收集民情民意:一是代表接待日接访收集;二是民意收集箱收集;三是代表联系选民收集;四是微信群收集。对收集到的各类民情民意,实行“代表收集、主席团交办、有关部门承办,代表跟踪督办”的代表建议办理制度。对可以立刻处理的,接访代表马上提出建议意见,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决,并由接访代表负责回复来访群众;对不能立刻处理的,要求接访代表及时反馈人大主席团,商讨解决方案,交相关部门办理,并定期安排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代表联络站跟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并由代表进行跟踪督办;对确实无法解决的,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确保每一项建议都能处理到位。
不断健全沟通交流机制,增强履职实效性。一是定期召开人大工作例会,指出薄弱环节,推广先进做法,互相监督、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二是落实“双联系”工作,实现镇人大主席团成员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基层选民的无缝对接,畅通民意渠道。三是开展代表约见制度,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代表可以约见镇政府领导及部门负责人,邀请他们到联络站与选民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在代表活动上,突出“常态化”,积极搭建代表活动平台
根据年初制定的年度活动计划,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定期约见政府机关负责人到家站述职评议,积极组织代表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项目现场,走进田间地头,倾听社情民意,联络站共组织代表学习、接待、视察、走访、座谈、述职等各类活动50余次,代表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日益强韧。一是坚持“月月有活动”。将每月的15日设为代表活动日,积极举办“代表小讲堂”活动,挑选各行各业的代表以讲座的形式,组织学习法律、养生、运动、教育等内容。二是坚持“季季有监督”。每个季度至少组织一次人居环境整治、扶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民生实事项目等重点工作视察监督,听情况、谈问题、提建议。三是坚持“年年有述职”。每年组织20%代表向选民述职,向选民公开代表履职情况,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同时,建立了代表“一人一档”履职档案,要求代表将自身参与的各类活动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在档,并形成专属档案,每年公布一次履职情况。从代表参加会议、实地视察、小组活动、联系选民、提出建议、遵纪守法等方面情况,进行评星定级,引导其他代表思齐赶超、争创一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在视察监督上,突出“实效化”,积极搭建为民谋福平台
基层人大工作要做出成绩,需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心问题,加强监督实效,不搞形式化,真正做到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河渠镇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河道治理、垃圾治理、扶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等当前中心工作到相关站所、村开展视察监督,以代表视角评议工作情况,督促各站所及各村两委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今年春季河渠镇“三清三拆”中,河渠镇人大组织代表分三批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监督评议,评议结果报告镇党委通报镇政府,由镇党委对3个村支部书记进行了提醒约谈,有效推动了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高质、高效开展,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如对原李家营办事处近7个村群众交通不便问题,镇人大集中调研后提出合理建议,交镇党委、政府研究后,积极争取资金将赵村至南留桥道路打通,大大缩短了群众到县城时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