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欠款、清多占、清人口,摸清了家底儿,增加了收入,理顺了干群关系。”提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吴家窑乡金柱村党支部书记梁喜堂喜上眉梢。
改革开放初期,金柱村因地制宜发展建材、养殖、林果三大产业,稳座“井陉第一村”交椅20余年。近年来,市场变化、环保重压、村里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叠加,“第一村”黯然失色。“村里一乱,就有人浑水摸鱼,蚕食集体资产。集体受损失,群众有意见。越穷越乱,越乱越穷。”梁喜堂说,因为乱,他们村几次错失发展良机。“井石快速路通车,山前大道开发,俺们村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再抓不住机会,就是历史罪人。”梁喜堂说,村里要发展,稳定是前提,清理历史旧账、理顺产权关系是关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金柱村再度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抓住机遇,盘活集体资产,再塑‘井陉第一村’。”成为干群共识。
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明白纸、大喇叭、微信群……宣传攻势多管齐下;改革动员会、政策学习会、工作推进会、县农改办专家现场解疑释惑……“组合拳”出手,群众成为了政策的明白人,参与热情高涨。“‘农产改’关系到咱们的切身利益,大家都想参与进来!”在市里务工,专门赶回来参与“农产改”政策宣传工作的村民梁志金说。“‘农产改领导小组’成员,都是党员、村民代表推选出来德高望重的人,群众信得过。”铁腕清理欠款。村里20多家企业中近三分之一长年拖欠占地承包费,累计竟达一百多万元。
“欠集体的钱限期不还,村里停止提供一切服务,并走法律程序。”高压之下,清欠不再难。“以前村里办事不公道,不交白不交,欠了也白欠。这次是中央定的政策,村里动了真格。不交肯定过不去。”康达保温材料厂负责人武文瑞说,一碗水端平了,心气顺了,不想当“老赖”。他一次性交清了拖欠三年的占地承包费3.7万元。考虑到近年来有些企业确实困难,村里还创造性采取“交新拖旧”清欠模式,即欠款企业在交清当年承包费的同时,每年补交往年欠款的20%,分五年全部交清。
铁面清理多占土地。丈量人员每4人编成一组相互监督,谁丈量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工作记录和影像资料全部保留,谁对丈量结果存疑,随时可以请第三方复核,清产核资结果张榜公布,全程接受群众监督;清理人口全部以派出所户籍档案为准绳,该认定的漏不了,不该认定的进不来,避免了“两头落空和两头多占”……“玻璃房内透明作业”、“阳光底下晒资产”的做法赢得群众的充分信任和支持,短短三个月,金柱村就收回欠款70多万元,收回租地400余亩,规范各类合同20余份,清理宅基地、百花沟度假区、闲置边角地多占面积近百亩。
“这次清产核资,不仅给群众交了家底儿,而且明晰了产权归属和权利义务关系,彻底堵住了集体资产流失的口子!”梁喜堂说道。“农产改”还进一步盘活了集体资产。村集体凭借收回的400亩租地,对接总投资5亿元的龙湖亿城项目,仅此一项就为集体增收上千万元。清理出来的近百亩多占地确认后也将全部实现有偿占用,每年可为集体增收20多万元。
“现在大家都尝到了‘农产改’的甜头,发自内心地支持和拥护!”梁喜堂说,金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股民管理办法、合作社章程等制度相继出台,现有的55名村民代表自然过渡为第一届股民代表,接下来村里还要成立股民委员会、董事会、监事会,合作社将成为带领全体股民奔小康的“发动机”。(姚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