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动漫原画特展——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三、第四展厅正式开展。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400余幅动漫原画与珍稀赛璐璐,包括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以及热门日本动漫等。
在展览中,读者可以看到《一只爪子的故事》中米老鼠的铅笔手稿,这是米老鼠第一次出现在世界上时的样子;《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爱丽丝梦游仙境》《小姐与流氓》等这些诞生于1939年到1995年间的迪士尼动画的原始拷贝、原画和赛璐璐也将同时展出;对日本漫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这个展览中看到《七龙珠》的手稿、《名侦探柯南》《铁臂阿童木》等漫画的原画和赛璐璐。
赛璐璐(celluloid)是一种动漫制作手法,动画工作室的画师通过在透明片上勾勒和涂色,从而绘制出我们在电视、电影上看到的每一帧动画,它是早期制作动画电影的主要手段。策展人程旭告诉记者,当时制作动画为了节省时间,整个画面分成了不同层次,最底层的背景是由水彩制作而成的。画面中人物和环境景物则以赛璐璐的形式叠在背景的上方。几层画面既相互独立又可有机组合从而构成画面情节丰富多样的动漫故事。
赛璐璐体验区
赛璐璐原稿《爱丽丝梦游仙境》因上有华特·迪士尼的手签而显得分外珍贵。策展人程旭在解说时不禁感慨:“像这样如此梦幻的场景制作是非常少见的,这幅赛璐璐作品中,似乎主角爱丽丝并不突出,只占了很小的位置,但是结合剧情我们就不难发现,该场景为我们营造了梦幻的氛围,颜色鲜艳造型嶙峋的树有着一种怪诞但是又不失可爱的感觉。”同时,展览团队还根据这幅画制作了大型沉浸式赛璐璐体验区,让观众在亲身体验的同时感受赛璐璐的独特魅力。据程旭介绍,由于当时赛璐璐胶片会重复使用,所以最后真正留下来的赛璐璐非常之少。加上近年来电影技术的发展,动画电影引入了3D技术,传统的二维动画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手工绘制和电脑软件合成,使得一笔一划悉心勾勒的赛璐璐成为了历史。
所有绚烂的东西最初可能都是简单而朴素的。屏幕上鲜活的动漫人物最初都是由画家一笔一划勾勒不断加工修改而成。正如华特·迪士尼说的:“我们不会忘记一切都是从一只小老鼠开始的。”展览中的原画展区向观众展示了画家在人物创作时的构思过程。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身高比例、七龙珠的经典情节的创作过程等等都经过了画师的悉心雕刻打磨。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原画手稿
日本动画承载了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本次展览中,动漫迷们可以看到《七龙珠》的手稿、《海贼王》的赛璐璐,近距离体验30多年来影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粉丝的超级王牌漫画。此外,还有《城市猎人》《名侦探柯南》《铁臂阿童木》等漫画的原画和赛璐璐,亲眼见证传奇的“诞生”。
在电影中,“帧”指的是画面。一帧就是一幅静止的画面,快速流动地显示帧,便形成了流动的景象。每秒里帧数越多就会显得越流畅。电影放映的标准是每秒24帧,相对应动画制作中一秒的画面就需要24张静止画面的组成。如此说来,一部60分钟的动漫作品就需要八万多张手稿的有序组合排列才能组成我们看到的流畅、生动、富有故事情节的画面。这的确是一项复杂又庞大的工作。与此同时,动画电影所需要的手稿量非常大,电影制作完成后,这些海量的手稿往往会被销毁。所以能够保存至今、在展厅与大众见面的这些手稿可谓是十分珍贵。
《睡美人》24张手稿
展览向观众展示了《睡美人》动画中一秒画面的24张手稿。睡美人爱洛公主提裙起舞的动作,好似电影人物的24个分身,各自扮演着动作、场景变化中不同定格。这一幅幅铅笔下诞生的世界、一帧帧光影间律动的身影,穿过岁月的尘埃抵达我们面前,在我们的凝视下,闪闪发亮。
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体验,还原动画诞生的过程。主办方根据迪士尼1930年代创始画师Vaytch Robin先生提供的资料和图片还原的现实场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画室中的屏幕上循环放映着相关历史视频资料,重现当年迪士尼的画师们在一起创作的场景。观众不仅可以在画室中拍照留念,还可以拿起铅笔临摹经典动漫人物。此外,据了解,与迪士尼动画电影每部作品的“寻找隐藏的米奇”暗线相对应的,观众们可以在这个工作室里寻找到6根工作人员事先藏好的铅笔,“不仅致敬迪士尼,也呼应展览‘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的主题。”
模拟迪士尼工作画室
据了解,展览的多件展品都有华特·迪士尼先生珍贵的亲笔手签,还有84幅展品来自画师Vaytch Robin先生的私人收藏和创作,由其女儿Marianne Robin女士提供。大部分作品是首次在国内首次展出,活动将持续到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