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注射器“射墨”写字、侧过头去在女性身着的白绢上写字……前段时间,“射墨书法”与“盲写书法”突然火了,引来无数群嘲:
“哈哈哈哈哈!”“这是书法吗?”“江湖骗子吧!”“恕我审美无能!”“求求你们了,别再浪费纸了。”
这就奇怪了,怎么连专业出身的书法艺术家,都开始走让人看不懂的“狂野路子”了呢?翻一翻他们的介绍,你会发现,他们都是(后)现代书法家。
撰文 | 安安
“狂野”书法大观
最开始挑起狂野书法话题的是“射墨书法”的创始人,邵岩——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室,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邵岩完全有能力写出一笔传统意义上的好字。
在邵岩火了的这几个星期,他不知道承受了多少网友嘲讽。网友评价说让他“别再浪费纸了”,邵岩的态度倒是淡定:“人家不理解嘛,允许他们说我不好。甚至骂声,我可以理解。”
“我们视频”报道射墨书法家邵岩走红之后:我从来就没在乎过大众的看法。
这边“射墨书法”正当红,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强的“盲写书法”又来抢了热度。“盲写书法”讲究在创作时隐去自己的视线,任笔锋自由地在宣纸或者女性身着的白绢上流淌——
“带有先锋性的东西,大家怎么骂,我都理解。他们是普通老百姓,不懂得艺术是什么。”
——参见新京报公号“新京报评论”,
《射墨书法刚“火”、盲写书法又来,杂耍式书法的江湖到底有多疯狂》
邵岩、张强两人随着网络讨论的发酵以被大家熟知,可“狂野”现代书法的践行者,可不止这二位艺术家。
吼书
1
吼书,顾名思义,就是要边吼叫边创作的书法。喝口小酒,握一把笔,蘸完墨后对着宣纸就是一戳,戳戳抹抹之时不要忘记吼叫——“诶~~!呀!啊~~~!”
视频:曾翔醉写“吼书”。
“吼书”的创始人曾翔来头也不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同前几位一样,曾翔也能写出传统意义上的好字。
但曾翔是一名具有先锋意识的艺术家,自然不满足与临摹前人,除了“吼书”之外,还有看上去像小学生字迹一般的现代书法作品。
乱书
2
乱书的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家王冬龄所创,大眼一看有点像“鬼画符”。
王冬龄本身书法基本功非常扎实,自陈临摹《龙藏寺碑》三十年,也曾创作过大众能够理解的作品。
但他认为,传统书法过于强调文字的识读性,对汉字文化圈以外的人群来说确实是个障碍。另外,“乱”有“治”的意思,“乱书”既是书法线条交叉组合的直观表现,也是王冬龄对自身梳理总结后的再创造。他认为“乱书”实际上保留了书法最本质的东西——精神性与书写性。
“我现在‘乱书’作品,就是把这一障碍的锁链打破,让书法艺术以其最本质的魅力感动观众。”
——参见王冬龄自述文章,
《书法既是小道,又是见人性的必由大道》
3
网上曾评出中国书法界所谓的“十大丑书”,前文提及的曾翔、王冬龄均在列。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赘述,仅介绍其中几例。
沃兴华作品;沃兴华,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流行书风”代表人物。
白砥作品;白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镛作品;王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当然,虽然上面提及的书法作品被外界称为“丑书”,但创作者都是经过多年临摹训练有扎实功底的书法家,与一些拿头发写字的哗众取宠的所谓“书法家”全然不同。
从传统到(后)现代:书法的审美演变
传统书法的审美规则简单地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首先,从单个字上看,字要写得均衡,笔划不突兀。
相比较第一个字,第二个字笔划粗细不均,第三个字笔划跳脱,故不算好字。
从整体结构上讲,书法作品有三个基本要求:结体严谨、行(háng)气贯通、左顾右盼。“结体”指汉字书写的间架结构,具体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行气”指的是书法作品中,一行字需要以一气贯之。
如上图所示,左图便是“行气贯通”的例子,每个字的重心横纵都在一条直线之上,而右图(经PS左图处理)则不符合“行气贯通”的要求。
所谓“左顾右盼”,指书法作品中每个字都要与周边的字形成对照关系。至于要如何形成对照,请看下图的例子。
左1图中的“马”字,与周边的字就形成了良好的对照关系。如左2所示,“马”字的笔划经过延伸后,可以连接上周围的字。但在右边的图中,“马”字有一笔改变了笔划方向,破坏了这种对照关系。行家一看就知道,这笔字写差了。
以上只是基础的审美原则,对于书法艺术品而言,审美理论种类非常繁多。华人书法家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中将传统书法审美流派分为六大系统,其中有用造型原则说明书法之美的“纯造型派”;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书法必须蕴含“善”的“伦理派”;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天然派”……熊秉明虽然将书法审美分门别类,但他也提出,要将某一位书法家明确地列入某个派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作者: 熊秉明
版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年2月
其实,我们可以把书法作品当作一幅画来欣赏,体会作品中的感情,正所谓“书画同源”。以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例,你能从中看出颜真卿在书写时抱着怎样的感情吗?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颜真卿《祭侄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美誉,“天下第一行书”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是在嫉妒悲愤的情绪中写就的。(公元77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颜真卿的兄长和侄子被捕先后遇害。758年,颜真卿命人寻得侄子颜季明的尸骨,一时悲愤交加,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这幅字中虽然每个字都还带着颜真卿既往的风格,但有细微的变化,整篇字已经不在乎“行气贯通”的基础要求。
颜真卿字迹较以往混乱的《祭侄文稿》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与字里行间流露的充沛感情有直接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基础的要求反倒是书法表意的束缚了。
无论在任何时期,艺术发展都需要求变、求新,只有不一样的作品才会受到关注。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传统艺术的条条框框,反倒会成为新的阻碍。一味模仿前人注定无法超越前人,吸收了现代艺术思潮的新一代书法家们,开始尝试打破以往所有规则,创造全新的艺术。
受先锋思潮影响的现代书法创新
书法领域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是从日本开始的。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在《书法》一书中的论述,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现代风格的书法创作。
“它借鉴现代抽象艺术的观念和手法,与日本固有的少字数书法传统结合在一起,开辟了一条关注文字书写所构成的图形、强调线条和空间节奏的新路。它对日本年轻一代,也对欧美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邱振中《书法》
《书法》
作者: 邱振中
版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
当时活跃的日本书法家中,影响力最大的非井上有一莫属,他被称作“日本20世纪书法的奇迹”。井上有一出身贫寒,他本来是学画画的,因为油画花费太贵,转而学习书法。(参见雅昌艺术网《纪念井上有一百年诞辰:看井上有一如何解放书法?》)他是一个“反叛者”,在他这里书法彻底与传统隔绝,变成了一种类似于绘画的视觉艺术形式。
井上有一:“母”(1961)
井上有一的作品传入中国后,影响了一大批书法艺术家。在前文整理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或多或少看到井上有一的影子。写“射墨书法”的邵岩从1983年开始探索新的书法,直到1985年看到井上有一的作品集及日本另一位现代书法家手岛右卿的作品展览,才找到了方向。
上图为井上有一作品《啊!横川国民学校》(表现东京空袭中的战争体验);下图为他的书法创作过程。
随着社会的开放,除了日本的书法现代艺术传入之外,更多西方的现代艺术理念传入中国。有一批书法艺术家开始用书法的元素创作更多现代视觉艺术作品,比较知名的有徐冰、谷文达。
徐冰装置艺术作品《析世鉴-天书》:以汉字为型,拉丁文为体,结合创造了近四千多个没有人能看懂的“伪汉字”,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制作成册和几十米的长卷。徐冰花了多年,认真地做了一件无法传达意义的作品。
谷文达作品《遗失的王朝》:谷文达善于将书法与水墨元素结合,消解汉字的固有结构。
无论是书法上的创新,还是以书法作为元素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创新,都伴随着意义和规则的消解。艺术理论家高名潞在分析中国当代文字艺术时说,汉字是程式化的、符号化的,所以书法艺术是一种“惰性传承”,消解汉字的结构和规则是当代艺术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另类方法另类现代》
作者: 高名潞
版本: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年1月
无论是射墨书法、盲写书法,还是吼书、乱书,他们打破了汉字的固有程式,人们注意到了他们的存在,对于书法创新来说已经是一定意义上的成功。对于这些书法,已经很难用传统的审美规则去评判,他们存在的意义在于打破规则。
也许你依然疑惑,这些创新并不美啊,艺术难道不应该以表现“美”为首要标准吗?其实对于现代艺术而言,“美”已经退居其次,更重要的是“概念”,或者“思想”。对于很多书法创新来说,他们在追求反程式和自由表达,或者故意制造难受的效果,让观者反思自己以往的思维逻辑。或许他们注定是被不理解的,如果被普遍接纳,也不再与“先锋”二字相配了。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安安;编辑:西西。题图取材:周星驰作品《唐伯虎点秋香》(1993)局部。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你所定义的艺术,我不服!”
自然界的艺术形态,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