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作为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其形象的自塑与他塑对国际格局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然而与之形成一定反差的是国家形象构建没有能够与这种发展相适应。西方国家有意或无意地对中国国家行为进行“误读”,国内媒体缺乏国际传播经验而对这种误读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解析,使得我国国家形象没有能够很好地得以传播。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争取国际话语权就包括对中国国家形象的重新审视并不断构建完善。
刘艳房博士的新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主要围绕国家形象和国家形象战略,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对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形象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并对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本书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透析历史的视角定位
现存的对于国家形象战略的研究,大多是一般意义上进行分析,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而艳房博士的这本著作,能够将视角定位在中国,特别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按照不同历史阶段分析我国国家形象战略的发展变化,使读者对我国国家形象战略的沿革有了历史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有两个特点:第一,站在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认识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这本著作不是简单地回顾历史,而是把握历史变化的规律。第二,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分析中,对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的维护进行综合分析,详细介绍国家形象战略的利益基础、实践手段和基本成效,使读者对该阶段国家形象战略的合理性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与认知。这种“以我为主”的视角,使立论更加坚定有力,使分析更加深入细致,也使论证更具引导性和代入感。
二、立足现实的话语框架
本书用较大的篇幅和较强的笔力,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维护进行分析和阐释,指出本时期国家利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对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提出的以“中国梦”思想为统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积极实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家形象战略新思想,从历史文化、国内建设、外交政策和国情特色四个方面进行新的目标定位分析和手段选择分析,还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四个维度对十八大以来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的效果进行评述,使本书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更强,论证逻辑和话语框架更加严密。
三、唯物辩证的逻辑遵循
全书通篇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摒弃了就国家形象谈国家形象的简单化论证手段,从一开篇就将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两个概念的内在关系进行详细的阐释,并以此作为分析论证的基点对建国以来国家形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辩证的分析。在本书的第六章,作者针对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和国家利益实现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应把握好的几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出在国内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西方世界固有意识形态分歧和“刻板印象”一时难以消解的客观条件下,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保护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使全书的架构更加科学、完善。
作者在书中所说今天的中国“有能力、有信心为世界树立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榜样,中国国家形象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加有利于维护和拓展中国国家利益”。我非常赞同。因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当然,中国国家形象的树立需要亿万中国人民的砥砺奋进,也需要千百学者的倾慧付智。艳房博士以国之伟业为肩之重任,秉大义、书赤诚,呕心沥血,献出如此佳作。望其能笔耕不辍,为探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实施路径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辛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