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寿炎《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1日 02版)
据报道,日前,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拿哈佛、北大、清华开涮,“鄙视”了一把名校生。他以阿里公司18位创始人为例,力证“毕业于很差劲学校”的学生一样有机会,并补刀一句“我们现在甚至更不愿招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
对于马云的上述言论,现场学生听一听、笑一笑、鼓鼓掌也就过去了。可是,当话题通过互联网传到国内,“马云鄙视北大清华学生”就成为传播爆点。
但是,细读马云发言的全文,不难发现,他其实并没有“鄙视”名校生。那些夺人眼球的标题,大都断章取义。马云并没说“名校学生不会有机会”,而是说“如果我毕业于北大清华,那就没有阿里”。这并非否定北大清华学生,而是假设阿里只招北大清华毕业生的话,他自己都不会有机会进入阿里。而“北大清华学生应该到中小企业去”,是说名校生更应该自己创造有价值的企业。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没有耐心去细读全文,更没有兴趣去推敲马云言论之中蕴含的逻辑。一提学历,就容易上纲上线为“唯学历论”;一提名校,似乎就有“学校歧视”的嫌疑。例如,某企业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表示,招聘员工“只看985学校毕业生简历”,一时招致舆论万炮齐轰。
“唯学历论”当然不对,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实际上,有学历和没有学历确实存在区别,名校学历和非名校学历的含金量也存在区别。这种客观事实不会因为人们的意愿和喜好而消失。
学校体系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功能,也承担着选拔人才的功能。经过考试这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层层选拔,不同学生最终进入不同学校读书。从结果导向看,现行的考试和选拔制度确实实现了对于学生的筛选和选拔。从整体来看,能够熟练理解和运用知识、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脱颖而出的学生,至少说明在现阶段的书本学习中悟性更高、功底更扎实,综合解决问题的水平也较高。
何况,尽管阿里创始人的学历平平,但阿里的骨干团队和骨干人员,不少人都是世界顶尖名校的毕业生。在阿里巴巴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方面,这些骨干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类似的知名企业,国内、国际还有不少。
我们提倡“不拘一格降人才”,意在针对不同人才的不同特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果动辄就否认学历的价值、名校的价值,这种心态看似跟唯学历论截然相反,实际上却是同一个逻辑。
这些,马云是知道的,在他的讲话中也有较为明确的表述。但是,一些网络推手偏偏只看一点,不及其余,挑出一两句夺眼球的话大做文章,完全无视具体的表述语境,这种“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几乎成为当前的网络通病。也许有人认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但须知推波助澜的结果,往往引来更多的口水、更多的焦虑,甚至误导公众思维。看来,面对网络的江湖汹涌,我们的内心还是要更多一些冷静才好。
(作者:封寿炎,系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