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读悼词
村民擦拭墓碑
清明节临近,3月27日,井陉县中乐村和北正村的十几位村民爬进村边山沟里,为牺牲的六位无名烈士扫墓。71年前,几位无名烈士在解放井陉煤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井陉县中乐村的胡风云、武三拉、曾春生、王秋元和王连贵等五位村民接力守护,自发建起一座纪念碑。每年的清明节,他们都给烈士扫墓祭奠,让后人铭记先辈精神。
十几位村民给烈士扫墓
井陉县中乐村的武三拉、曾春生、王秋元和王连贵四人,年纪最大的74岁,最小的44岁,他们自发为解放井陉煤矿牺牲的六位无名烈士,建起了一座纪念碑。四人约定:每年的清明节前,要到烈士碑前扫墓,缅怀先烈。
3月27日上午,曾春生因在张家口打工,无法返回。武三拉带着红色塑料花、纸衣纸钱、糕点,王秋元带着花圈、烟酒等,王连贵带着祭品、扛着铁锹,他们一同来到无名烈士墓前扫墓。村主任曾利元得知消息后,带着5位村民和北正村的李富忠,一起下沟参加了扫墓。
十几位村民为柏树修剪并培土,摆祭品、烧纸衣纸钱、读碑文、念悼词,最后大家三鞠躬。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86岁的村民武顺英动情地说:“71年啦!你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生命,你们是这片土地的无名英雄!”
山沟葬着8位烈士
1947年4月16日夜,晋察冀第三纵队包围了井陉煤矿外围据点。当晚10时,7旅21团3营9连从北门猛烈攻击矿山,战士们勇敢地越过两道深沟,17日下午解放井陉煤矿。战斗中,前线卫生所就设在北正村大庙内,抢救无效牺牲的战士,就被安葬在该村与中乐村接壤的深沟里。
当年,中乐村十几岁的胡风云,目睹了8位战士安葬在村边土沟里的过程。当时,牺牲的战士穿着灰色衣服,打着绑腿,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们每位坟前都插着一块木牌,上面用毛笔写着烈士的姓名、原籍和部队番号。解放初期,北正村的干部曾带领秧歌队到烈士墓地演出祭拜。胡风云不识字,他请人根据木牌上的姓名、原籍写了八封信,自己亲自送往邮局,分别寄往八位烈士的家乡。不久,大同和河南的两位烈士家属赶来迁走遗骨,其余六位则没有收到回音。
后来,胡风云年迈离世。该村村民武三拉家里的田地紧靠着六位烈士的墓地,每次种地,他都会清理坟头杂草并用铁锹培上新土,从而接过胡风云的接力棒,担负起了守护烈士墓地的任务。每年清明,他常常采摘野花分成六份,敬献在六位烈士墓前。
村民自发建起纪念碑
2015年,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烈士墓牌早已腐烂,坟头被平为耕地。给无名烈士建一座纪念碑,成为武三拉最大的愿望。他和同村三位好友讲了想法,大家一拍即合,愿共同完成这个心愿。
说干就干,曾春生骑车跑了10多公里联系做石碑的石材,石材厂经理听说要给无名烈士立碑,表示分文不收。会书法的王秋元推敲了一个星期来编写碑文,终于选出了最好的一幅文字。会石刻的王连贵精雕细刻,连续十来天昼夜赶制。
2015年4月27日,武三拉组织村民用车拉碑,由于道路崎岖,石碑只能卸到高处,由十几位村民合力,把石碑抬到十几米深的沟中。众人齐动手,一座1.6米高、0.6米宽的纪念碑终于建好。看着庄严肃穆的石碑,武三拉和村民们泪流满面,鞠躬致敬。(文/图 记者 刘琛敏 南开宇 通讯员 侯福顺 王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