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定位于记录美好生活、记录世界的“南抖音、北快手”,皆成为某些微商展示假冒化妆品、山寨奢侈品的橱窗——视频作者们通过留下微信号的方式,将自制的“三无产品”出售牟利。25日晚,快手官方作出回应,“我们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行为严重者将上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抖音短视频官方也作出回应,“对于利用平台制假售假的不良账号,发现一起,处理封禁一起。绝不姑息。”(据《中国青年报》3月26日报道)
一段时间以来,微商和微信小程序成售假新阵地已让很多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受损,如今,抖音和快手也成了假货橱窗,让人不由得感叹制假售假者的无孔不入、防不胜防。这一现象的出现再次说明,在互联网领域,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没有止境。
不可否认的是,利用视频向观看者兜售假货的手法,的确比传统的不法手段更难以发现和处理。在正规的电商平台中,卖家均开设有网络店铺,并留存有营业执照、交易记录等信息,同时平台还提供担保交易,并利用技术手段筛查可疑商品,有专门机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而在利用快手、抖音售假的过程中,视频作者不过将快手、抖音作为发布商品信息和交易渠道的平台,商品交易、货款支付则转移到平台之外的其他网络渠道,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监管难度和执法成本。
构建安全的网络空间和健康的消费环境,短视频平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有关律师分析的那样,如果短视频平台在疑似造假视频中提供了技术支持、首页推荐等提高人气的推广行为,就是对用户监管不力,存在过错;如果在平台“明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情况下,仍不做出处理,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短视频平台应采取一切技术手段从源头进行防范,如严格落实主播实名制,利用图片分析、语义分析等技术筛查相关广告,并着重监管有“前科”的视频制作者,封禁情节严重者的账号,等等。
面对一些制假售假者从传统电商平台“转战”到娱乐平台、社交平台的新动态,监管部门也应强化互联网思维,与时俱进地扩大监管范围。除倒逼视频平台履行好管理责任外,还应从交易平台、快递物流等渠道入手,用全方位的监管,切断跨平台的售假产业链。这样才能让人们真正通过短视频平台记录美好生活,而非掉入“假货橱窗”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