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7年,网络安全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网络攻击、信息泄漏、诈骗、传销等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不断敲响民众数据、信息安全的警钟。另一方面,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让全社会看到了网络安全领域的“国家力量”,标志着网络安全执法从此有法可依。来自各大互联网安全平台的数据显示,网络安全威胁正从传统概念上的PC端和移动端的病毒模式逐渐向数字化和破坏性等方面转移。
经济发达地区仍为诈骗高发区
据猎网平台发布的《2017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广东(13.1%)、山东(6.8%)、江苏(5.7%)、河南(5.6%)、四川(5.1%)、浙江(5.0%)等省级行政区的被骗用户最多,广东仍然是网络诈骗的高发区域;若按照城市进行划分,北京是举报数量最多的城市,共计879起,其次为深圳广州、上海、成都和重庆等地。由此可见,经济发达及人口大省是网络诈骗举报最积极的区域。
从被骗网民的年龄上看,90后网络诈骗受害者占总数的43.1%,其次是80后占比为31.6%,由此可见,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90后和80后,同样也是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多发群体。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00后年龄的不断增长,与互联网接触不断深入,其遭遇的网络诈骗也在不断增加,00后受害者占比从2016年的3.0%增长到如今的8.4%,社会经验少、自我保护意识弱的00后逐渐成为骗子们的行骗目标。
电脑与移动端病毒态势大幅下降
据《腾讯安全2017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腾讯电脑管家在2017年总计拦截电脑端病毒近30亿次,相较2016年同比下降36.2%;2017年新发现病毒数量更是打破近六年来持续上涨的走势,首次出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感染病毒木马的用户电脑也相应减少,2017年腾讯电脑管家共发现6.3亿台用户电脑中病毒木马,相比2016年同比下降23.2%。
移动端病毒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腾讯安全2017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称,腾讯手机管家在2017年截获的An-droid新增支付类病毒包数同比下降八成;手机病毒感染用户总数为1.88亿,相较2016年同比下降62.4%。
与病毒下降趋势相比,利用移动端作为载体的二维码、付款码等方式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骗子提供了更多的行骗机会。以往“主攻”赶集网、58同城等分类信息网站上的不法分子,如今纷纷转移到了移动端上,在猎网平台接到的用户举报中,有65.6%的受害者是通过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扫二维码支付等方式主动给不法分子转账。此外,在2017年的新型手机勒索软件中,也出现了二维码付款的方式,可见二维码作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成为骗子手中的“新武器”。
加密货币暴涨成网络犯罪新战场
自2009年世界上第一个比特币区块链诞生以来,各种数字加密货币层出不穷,目前已多达1500多种。2017年“炒币”风暴来袭,更将其价格推至历史最高点,而加密货币的价格暴涨也引发了新网络安全威胁。
据《腾讯安全2017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不法黑客通过挖矿木马“闷声发大财”,由于这种病毒的非破坏性和隐蔽性,既使用户电脑中毒也不会像勒索病毒一样及时感知到。挖矿木马只会潜伏在用户的电脑中,定时启动挖矿程序进行计算,大量消耗用户电脑资源,导致用户电脑性能变低,运行速度变慢,使用寿命变短等等。
同时,《腾讯安全2017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还指出,漏洞利用、外挂程序、网页挂马、弱口令等都是挖矿木马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漏洞利用因其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是当前不法分子获取数字加密货币最重要的手段。
除了勒索病毒、挖矿木马造成的损失,盗窃行为也严重威胁到数字加密货币持有者的财产安全。不法黑客通过入侵交易平台和个人钱包盗取加密货币,甚至直接造成交易平台倒闭的严重后果,行为极其恶劣。(南方网全媒体记者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