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五年来的履职记录,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交出了一份有质有量的成绩单:
坚持提高立法质量,立法工作呈现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的特点;
着力提高监督实效,推动了一系列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代表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有力;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过去五年,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在坚持党的领导中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在服务大局中推动河北改革发展,在发展民主中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创新规范中增强工作实效,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善治保发展
“通过!”2017年12月1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各方热盼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获高票通过。
这部条例聚焦当下河北营商环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就政府诚信、简政放权等作出规范,为我省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翻开了关键一页。
梳理本届以来的立法脉络,最鲜明的特征是: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
省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立法项目,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立法成绩单:共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效力的决定67部,先后7次统筹修改法规53部、废止法规27部,批准设区市法规43部、自治县单行条例1部,审查规范性文件107件。
这五年,我省立法工作不断向民生细微处覆盖,不断向改革深水区挺进——
建立京津冀三地立法联席会议制度,创制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道路运输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一批协同立法成果;作出环境保护税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适用税额的决定……一系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领域法规陆续出台,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制定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农民工权益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民生领域的相关立法加快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制定发展循环经济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得到及时修改,经济社会运行更有保障。
这五年,我省立法工作正从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
科学立法,探索制定创制性法规。2014年11月28日,我省率先出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成为全国首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五年来,我省创制性立法占到一半,国土保护和治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法规,都是先行先试的创制之法。
民主立法,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在制定安全生产条例过程中,3次书面征求700余名省人大代表意见,分赴12个代表团所在市和省军区面对面征求代表意见。在全国率先开展立法协商,举办实地和网上双向听证,开门立法的举措夯实法规的社会基础。
依法立法,不断创新立法机制。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对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若干规定进行了修订,建立完善了法规立项、起草、调研等24项立法规程。近年来,首次建立法律咨询制度、专家顾问制度,一系列开创性的制度为提高我省立法质量严格把关。
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尊严
“目前已进入冬季取暖旺季,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怎样落实禁烧监管责任?”
“我们将进一步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把秸秆禁烧责任压实到乡镇、村庄、小组和具体农田地块。”
这是2017年11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就省政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的一幕。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开展执法检查42次,听取审议报告142项,开展专题询问15次、质询1次。
抓大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侵占挪用扶贫资金3001.8万元问题,侵占挪用的扶贫资金已退回,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2017年11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作的审计整改报告。
管好政府的“钱袋子”,是人大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重点工作的监督,用监督实效护航经济强省建设。
强化经济运行监督。2016年,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审计整改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此举开省级人大先河,加大了对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组织调结构促升级专题调研,推动我省结构性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抓热点,在推动民生持续改善中迈出新步伐——
大气环境不断改善。连续几年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改善全省大气污染情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对扶贫攻坚法规政策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法治保障。
抓司法,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作出新贡献——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把维护司法公正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强化对两院工作的监督。
公平正义不断彰显。把督促公正审判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继续开展代表旁听评议法院庭审活动。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开展反腐败、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调研,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
“我们提交的建议,很大程度上被采纳。”因为提出的建议有了结果,贡文英、王贵玉等20名省人大代表非常高兴。
2016年初,他们提交了有关促进我省养老服务发展的20件建议。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将这些建议确定为重点代表建议进行督办,推动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强化人大代表主体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代表依法履职水平不断提高,代表工作呈现出新局面。
——创新平台增实效,代表履职“全天候”。目前,我省已实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大代表之家全覆盖。人大代表之家已逐步成为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载体。
——多管齐下抓落实,建议办理“有着落”。五年来,代表提出议案73件,均已妥善办理,其中21件已经制定法规;共提出建议批评意见3161件,已全部转交“一府两院”办结。
专题督办,建议办理更加精准高效。2017年3月,首次组织了对重点代表建议的专题督办工作座谈会。邀请提出建议的7位省人大代表,到省交通运输厅开展现场督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开门办案,面对面沟通共商解决办法。2014年12月,围绕承办好省人大第1054号建议,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人大代表到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现场考察,三方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建议办理成效明显。
坚持作风锤炼,注重素质提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1月6日晚,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一楼会议室灯火通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交流研讨会在这里举行。近百名机关干部汇聚一堂,畅谈践行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感悟,讲述新时代人大工作的矢志担当。
这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新春伊始,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决定开展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切实提升机关干部政治理论素养、法治思维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
近一年时间里,机关各厅室委一起行动,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体系已经建立,省人大常委会学习型机关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实践的指南。着眼于提升机关干部理论素养,各厅室委纷纷创新方式方法,搭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平台。
——开展专家授课。每月举办一次“人大讲堂”,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等有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与人大工作相关的主题进行授课。
——开展履职业务培训。各厅室委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能力,建设组织了履职业务培训班。
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激发起学习的新动能。机关各部门把加强学习作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动力,紧紧围绕岗位职责,全面开展岗位练兵。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转变机关作风的部署要求,助力全省脱贫攻坚,2017年7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百名年轻干部分三批到对口帮扶村阜平县石滩地村、上堡村、寿长寺村三个深度贫困村驻村锻炼。
三个月里,下基层的年轻干部睡在土炕上、与老乡促膝“拉家常”、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锤炼了意志品质,收获了丰硕的精准脱贫成果、调查研究成果、作风锤炼成果。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圆满完成本届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任务,十三届省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奋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篇章。(记者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