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讯(李树华 通讯员张万年 静朔)今年以来,承德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以产业就业扶贫为主攻方向,强力实施“光伏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就业创业扶贫”三种模式,着力强优势、补短板、抓落实,让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确保脱贫奔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实施“万户阳光”扶贫工程,让“空屋顶”成为“小银行”。针对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无产业项目的“三无”贫困户增收难题,充分利用承德县雾霾天少、光照较强、辐射时间长的资源优势,算清了“自身底数”和“政策优势”两本账,于2016年在承德市率先实施了“万户阳光扶贫工程”,即采取“政府补、农户筹、信贷扶”运作模式(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补贴1.2万元,贫困户每户自筹0.5万元,通过“政银企户保”融资机制每户贷款1.3万元),在贫困户屋顶或其他场地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贫困村集中建设村集体光伏电站,解决无一技之长、靠自身难以脱贫的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和长远增收问题,又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的收入,真正实现了“一家一个发电厂”“一户一个小银行”。目前已累计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2511个,建设村级光伏电站73个,“万户阳光”工程扶贫模式成功入选《人民日报》“大国攻坚、决胜2020精准扶贫优秀案例”。
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工程,让“贫困户”成为“合伙人”。依托果品、肉鸡、食用菌、设施蔬菜等优势农业产业,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组建国有投资公司,培育了双承生物科技、中红三融肉鸡、嘉沃生态农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把贫困户纳入产业扶贫链,建立获租金、得股金、挣薪金、分现金的“一地生四金”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已累计覆盖贫困户7946户、20820人,使全县12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到2万元以上,贫困户年收益不低于1200元。采用该模式的双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新华社、河北日报等媒体广泛刊载宣传推广,成为产业扶贫的“活样板”。
实施“就业创业”扶贫工程,让“有志者”成为“实干家”。搭建“带动就业、劳务输出、社保就业”三大平台,大力发展“扶贫微工厂”模式,鼓励县内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农村开办微型工厂,让“半劳力”们足不出村即能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借助东西部协作扶贫政策东风,与天津市东丽区和唐山市滦县共落实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项目36个,确立长期合作用工单位35家,定向输出劳务500余人,与约212名贫困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助推贫困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稳步推进社保就业模式,整合调整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等公益岗位,安置护林员1032人、每人每年8000元,扶贫专岗(公益岗)636人、每人每年3600元,村级保洁员1043人、每人每月600元,将各类公益岗位优先向贫困群众倾斜,真正让贫困户变为了“工薪族”。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户实现两层及两层以上产业就业覆盖比率超过60%,为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