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一流医疗技术队伍
着力促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玉田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凤明带队,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参加,先后到县医院、中医院、虹桥骨科医院,重点就医疗机构设置情况、医疗业务用房情况、医疗设备配置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综合服务能力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县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情况。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卫计主管部门,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医院投资200余万元对120急救中心进行改扩建,并全面升级收费系统,门诊、住院自助终端开通,就医更加便捷。中医院投资762万元建设肿瘤中心直线加速器楼,通过直线加速器的放射治疗带动肿瘤学科发展,使我县的肿瘤诊疗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妇幼医院投资70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为病人就诊、分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累计投资150万元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水、电、暖等辅助设施改造、修缮,建设“国医堂”9所,完成各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在强化医疗设备建设方面,2017年以来,县医院共投资1200余万元购置了数字脑电图仪、眩晕诊疗系统、全自动血球分析流水线等大型医疗设备。特别是引进建立迈瑞标准化实验室(全省仅有三家),有效提升了实验室科室水平和影响力,打造更加完善的管理交流平台,同时大大提高了我县检验医学整体工作水平,更好地造福百姓。中医院共投资4000余万元购置了大C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机、DR彩超腹腔镜、体外高频热疗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更新升级,进一步增强了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乡镇卫生院设备建设,筹集资金102万元为乡镇卫生院“国医堂”配备中医诊疗设备。目前,全县20所乡镇卫生院心电图、B超、X光机和生化分析仪等“四大件”齐全,基本满足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县医院占地38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中医院占地25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从当前情况来看,医院空间狭小与业务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病床床位紧张,不足以满足更多患者就医需求;周边道路交通拥挤,医院院内停车位有限,给患者就医造成很大不便。部分乡镇卫生院由于建设年限久远,存在建筑设施老化落后、医疗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卫技人员相对短缺。目前全县卫计人员编制总数为1609人,与现行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比如:县医院编制人数684人,实有在编人员332人,临时聘用人员943人,按床位(900张)标准1:1.4配备至少需1260人;中医院编制人数202人,实有在编人员177人,临时聘用人员457人,按床位(755张)标准1:1.4配备至少需1057人。二是卫计人员队伍不稳定,总体待遇偏低,流动性大,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三是高精尖技术人才不足,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全科医生紧缺。四是乡镇、乡村医生年龄老化,全县50岁以上的623人,60岁以上的504人。
(三)医疗卫生投入保障不足。一是部分乡镇卫生院的设备不齐全且陈旧老化,难以适应当前医疗服务需求。二是医疗机构医保垫资多,周转慢,负担重。特别是县医院和县中医院都存在医保、民政等项目的大数额的垫资欠款,严重影响医院的资金周转,导致正常运转困难。三是医改实施后,药品零差价,药品加成部分的20%中该政府承担的配套资金不能到位。
(四)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一是由于身份问题,对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的医生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到位。二是民营医疗机构没有享受到公共卫生项目、健康体检等政策。三是医德医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群众对医疗服务行业还存在个别异议。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对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软硬件建设,着力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县医院迁建工作要本着医疗卫生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着眼全局、科学规划,确保配套资金到位、资源支持到位和工作力量到位,保障工程时间和建设质量,全面推进迁建规划顺利实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更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中医院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想办法谋出路,加强对医院周边道路、民房的管理,切实解决患者就医停车难的问题;要提高病房周转率,逐步缓解住院紧张的问题。对条件比较差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要通过改、扩、新建业务用房,分期分批购置、更新必要的设施设备,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帮助缓解县级医院的就医压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强化医保基金管理,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规范运行。三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是乡镇政府、村委会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二)落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卫技人才队伍建设。本着“建名院、创名科、树名医”的原则,加强医院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建设,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打造特色医疗服务品牌,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新的科技模式,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惠及百姓,全面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一是要按相关规定配足配齐卫技专业人员,破除人员招聘困难,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出台相关补助和激励机制及创新用人机制,确保留住人才,稳定队伍。三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充分用好、用活技术人才。四是逐步更新、充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卫技人员,解决老龄化、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激活基层医疗服务发展的活力。五是要改革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整合县、乡、村医疗力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医务人员有序流动,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卫计部门和医院自身要深刻认识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明确责任制度、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全面加强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从多个层面约束医护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改善医患关系,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
(四)加强和规范中医院建设,促进中医事业发展。中医药被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转变,选择中医治疗的人群越来越大,我们要更加重视中医事业的发展,加强中医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的需要。
(五)坚持公立民营并举,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二是在公共卫生、健康体检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三是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引导良性竞争,互相促进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