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科学课起始年级从三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课程性质上纳为必修——科学精神,从一年级抓起
使用放大镜、观察蒲公英、给物体分类……9月1日,石家庄市四中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从老师的手里接过崭新的《科学》课本。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科学素养的积淀。为了从小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科学课起始年级从三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课程性质上纳为必修。
新调整的科学课有哪些变化?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
“孩子真幸运,一年级就有科学课。”石家庄市一位小学生的家长李红普说,孩子从小就对变幻无穷的各种自然现象感兴趣。希望通过科学课,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得到保护和满足,进而建立起最初的科学认知。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管越强对此心怀期待:“这说明国家层面已充分认识到科学课程对人才成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在教学和科研中,管越强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学生考上大学了,还不会用基础的实验器材,最简单的实验也需要老师一步步演示;学生找他大都是为了发表论文,很少有人来探讨科学问题,对科学普遍缺乏兴趣。
大学生的问题,其症结往往源自中小学阶段科学精神培育的缺失。
“科学一直贴着副科的标签。”赵清是保定市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每到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赵清和她的科学课往往都被“征用”。到了期末复习阶段,科学课则又被语数外等课程挤占。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过去,科学课在整个小学阶段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郁波认为,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来说,科学课的重要程度不亚于语数外。
为此,新版的课程标准将科学课的性质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地位更加重要。
据了解,科学课在教学目标上做了调整。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内容,更加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此外,还增加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验中考虑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科学课的调整,将惠及每一位学生。”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表示,整个基础教育阶段都会因此更加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相应年级都会提升科学课质量。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和反思……教师要真正实现科学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并不容易。
“新的科学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而目前科学教师的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提升空间有限等问题亟待解决。”在业内人士看来,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师资是重要突破点。
“学校8个教学班,一共12名教师,科学课由一名英语老师兼任。”张家口市张北县一农村小学负责人介绍,农村学校专职科学教师的数量配备比例较低,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不只是农村学校,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城市学校,科学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的状况也非常普遍。
在师范类院校,科学教育属于小众专业。记者从河北师范大学了解到,该校科学教育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在50人以内,而且毕业生更倾向于在高中学校就业。
据介绍,这一情况在省内其他几所师范类院校也同样存在。在实际教学中,科班出身的小学科学教师少之又少。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学科,包含地理、天文、化学、物理等各方面知识,还需及时学习前沿内容。”石家庄市教科所小学科学教研员敦文术认为,不只是专职科学老师的数量亟待增加,让现有的、不同学科的老师获得系统科学的培训、指导更是当务之急。
“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将结合实际合理配置小学科学教师,逐步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将通过教师交流、顶岗实践、大学生支教等项目,让经验丰富的城市专职科学教师,科学教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走上农村学校科学课的讲台。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的大班额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课的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课从实验器材准备到课堂组织,都需要科学老师一个人完成。如果班级人数较多,不仅工作量大,上课效果也受到影响。”赵清建议,教育部门增加科学实验室,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班上课,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时间和机会。
寻找更广阔的科学课堂
今年暑假,石家庄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董苗苗和小伙伴们参观了一家乳制品企业,实地观看了酸奶的生产流程,对酸奶的生产原理非常感兴趣。
“孩子回来,自己想办法用电饭锅的余温做了一次酸奶。虽然不是很成功,但他开始尝试运用科学精神来思考问题了。”董苗苗的父亲认为,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是学校科学课的有益补充。
“小学科学课地位的提高代表了教育部门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但科学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苑社民建议,家庭要积极营造科学氛围,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一些社会机构如社区、博物馆、商场等都可以找到动手体验的机会,这些都是科学教育的场所。
苑社民表示,整体科学素质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与现代化发展水平。世界各国无不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制定各种战略和政策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
“小学应该与企业、高校、科技场馆等积极对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成体系的校外科学课程。”苑社民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源更好地参与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
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应为科学教育贡献力量。赵清介绍,他们曾邀请地震、气象、无线电等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开展科普讲座。学生们听得非常投入,提问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科学课与青少年科普可以有机结合,吸引科学家、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的加入。”苑社民建议,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对科学家、高校教师所做的科普工作进行量化评价,鼓励更多科学家加入到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工作中来,为青少年播撒科学的种子。 (记者 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