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很多老年人过度节俭,这并不是好习惯。年轻时曾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环境,不舍得“浪费”很正常,但条件改善了,还应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吃穿住用行,节俭需有度。
吃剩菜损健康。“别把菜倒了呀,热热还能吃。”剩菜剩饭一直都是老人舍不得扔的东西,总是感觉扔掉了可惜。但是剩菜剩饭在放置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夏天,老人的肠胃功能本来就弱,容易造成腹泻。很多绿叶菜在反复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影响身体健康。
老人每次做饭前不妨先计算一下食量,比如蔬菜只炒食指和拇指能圈起的量,馒头每次只热一个拳头大小。如果有剩菜,最好能半天内吃完,吃前一定要加热;凉菜最好当次吃完。
内衣裤半年换。“不穿的衣服给我拿过来,别浪费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经过长时间穿洗,旧衣保暖效果减弱、细菌含量大大增加。有些旧鞋子,鞋底花纹都磨平了,防滑效果大大下降,但老人还是不舍得扔,觉得只要能穿就行。
老人的贴身衣物要勤洗、勤换,至少3天清洗一次,特别是内衣裤,半年就要更换。平时多穿些鲜艳颜色的衣服,不仅心情会变好,出门时辨识度也高。儿女们也需要关注父母的生活,及时为老人添置一些衣服鞋帽。告诉老人生活条件变好了,买衣服不会有经济负担,打消他们的顾虑。
旧家具存隐患。“这床怎么旧了,我睡着挺好的。”家具在老人心里是大件,最不舍得扔。但是很多年久的家具螺丝或支架会松动,老人躺、坐都会有安全隐患。
在很多老人心里,家具代表回忆,一味强调东西旧了就要扔掉,可能会伤害他们的感情,应耐心将安全隐患解释清楚,再让老人做取舍。
日用品勤更换。“毛巾破洞了,能擦水就能用。”毛巾、牙刷、洗碗巾等卫生用品虽然价格不高,但是老人往往一用就是几年。旧毛巾易滋生细菌,影响眼睛等敏感区域的卫生;旧牙刷清洁效果不佳,不利于保持口腔卫生;旧的洗碗巾会储存大量的细菌和污渍,给餐具卫生带来隐患;筷子用久了会滋生黄曲霉,影响老人健康。
毛巾、牙刷等清洁卫生用品最好3个月换一次;洗碗巾、筷子每季度,最长半年换一次。清洁卫生用品平常要保持干燥,筷子可以头朝上放置。
太劳累伤免疫。“走几步路的事,打什么车呀!”老人舍不得打车,即使路程较远,也会选择走路或者挤公交。曾经有一位60多的奶奶送孙女去幼儿园,没赶上班车,追赶公交之后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老人年纪大了,器官功会逐渐衰退,有些还有慢病。过于劳累或过度紧张都可能减低机体的免疫力,引发身体内部疾病,一些突发状况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
虽然有些老人看起来太过节俭,但他们节俭的主要原因是让孩子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把自己最好的留到最后,留给子女。这一点做儿女的一定要清楚。平常处理旧物或督促老人换新物的时候,言辞一定要柔和,不要以命令的口吻,把道理或安全隐患讲清楚,告诉老人省这点钱可能会有更大的隐患,找到折中的办法。(记者王冰洁)
受访专家: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教授 高芳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