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刚捐赠给故宫的银錾刻船(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连绵细雨,静默哀思。22日下午,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故宫,第一次为一位普通中国农民的逝去举行了纪念仪式。
32年前,河南省商水县固墙村村民何刚在建房挖地时发现了存放在一口大缸中的19件珍贵银器文物,悉数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而今,十余件珍贵的元代银器文物和它们曾经栖身的大缸一齐现身建福宫,默默诉说着这段动人的故事。
“当他挖出文物找到我时,何刚就抱着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把文物捐给国家。”回忆起1985年陪何刚进京捐赠的情景,固墙村村支书刘红恩记忆犹新:“尽管后来他家里遇到很多困难,他始终没有后悔当初自己做出的决定。”
经鉴定,何刚捐赠的这批银器被定为二级甲文物1件、二级乙文物11件、三级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由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遗存银器较少,何刚所捐珍贵文物填补了此类藏品的空白,并在以后的展览中被多次使用。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原处长梁金生是当年接收何刚捐赠文物的负责人,也是和何刚打交道最多的“故宫人”。
“一个没有摆脱贫困、还在为生存而辛勤劳作的农民,能够不为金钱利诱,毅然将自己发现的文物捐赠给国家,何刚这种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宝贵精神,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梁金生说。
不久前,54岁的何刚在打工的工地上发生意外,不幸遇难。曾两次在何刚生活遇到困难时伸出过援手的故宫博物院,这次决定再次向其家属提供10万元困难补助。
“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何刚不仅是一名饱经沧桑、性格刚强的普通农民工,更是一位深明大义,既有觉悟又有感情的文物保护者和捐赠者。”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感慨万千:“今天,我们不仅要感念他为故宫博物院做出的贡献,更希望能将他这种身在困境中依旧恪守原则、淡泊名利的精神宣扬出去,用他保护文物的赤子之心去感染更多的人,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民众来关注、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为了让越来越多的珍贵文物能够得到妥善保存与利用,相关部门将继续协调,探讨建立起一套文物捐献的奖励制度,让文物捐赠者、特别是生活困难的捐赠者得到应有回报。
何刚虽然离开了,但他的名字却被镌刻在故宫博物院专门为捐献者设立的“景仁榜”之上,铭记于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