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敬老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乐亭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沿海,全县陆域面积1308平方公里,辖10镇、3乡和1个街道,473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人口43.4万。乐亭县的计生工作先后在全国十六次评先,10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被誉为三十年不倒的红旗。持续的低生育水平,导致人口老龄化、负增长问题日益严重。该县早在80年代初期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该县总人口45.4万,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61%,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提前近20年。2016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5.72%。2012年到2016年五年时间里,就有四年是人口负增长,分别为-0.18‰,-0.43‰、0.35‰、-2.07‰、-0.84‰。
为全面深入了解人口老龄化和基层社会养老状况,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会养老事业发展,乐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安爱军同志亲自带队,对基层社会养老工作开展了深入调
研。为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深入了解广大群众对养老工作的需求,调研组还赴其他先进县区进行考察,并在全县选择了5个村(社区)发放了近300份调查问卷。
一、 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必须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规划,科学推进
乐亭县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2010年、2015年、2016年分别达到18.3%、24.41%和25.72%,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群众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不够,在养老问题上缺乏主动性。调查问卷显示,85%的老人单独居住,有58.4%的老人没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想法,有35.2%的老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是面子不好看或不想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要把社会化养老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来抓,组建专门班子,制定发展规划,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目标,实现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努力实现养老事业向适度普惠型发展,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导群众转变养老观念,共同破解老龄化问题。要建立健全逐年增加的财政保障机制,将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经费、社会办养老
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农村和社区居家养老运营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要适度普惠扩面,公办敬老院在重点保障“三无”、“五保”老人养老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将低收入的高龄、空巢、独居、独生子女、双女户老人接收入院,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推进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二、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必须引入市场机制,政策引导,多方投入
目前乐亭县共有养老机构7所,其中公办5所,建筑面积近2.2万平方米,拥有床位1200余张;民办2所,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拥有床位80张。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幸福互助院)47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与先进县区相比,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供需矛盾逐步显现。为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养老机构实行奖补的意见》(冀民【2015】21号),对社会力量通过购置土地新建和利用自有房产改建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租赁房产开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且租赁合同在5年以上、对连续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均进行奖补。要充分利用上级政策,在稳定发展公办社会养老机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养老机构,有效发挥其补充作用。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探索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
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机构格局,做大做强社会养老服务产业,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要。目前乐亭群众已形成少生优生观念,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出现连续多年负增长,已经而且将会继续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结合乐亭县县情和人口形势,建议国家、省实施政策倾斜,针对计划生育先进县研究出台奖补政策。
三、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必须着眼群众需求,拓宽领域,强化服务
目前,居家养老仍是绝大部分老年人的首选,也应是社会养老的主要形式,但居家养老不等于自家养老。在调查中有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大多数老人需要服务中心提供送医上门和代购日用品服务。要加大对居家养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个人购买服务、志愿者义务服务等形式,增进老年人福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47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和1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农村开展村医与老人或子女签订服务协议开展送医上门服务,利用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安排志愿者为有需求的老人上门服务。在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组织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签订服务协议,为居民提供服务。发展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或招聘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提供家庭保洁、维修、洗衣、做饭、代购等生活服务,陪护、谈心交流等精神慰藉服务。 进一步建好农村互助幸福院,支持孤寡老人相互帮助,形成居舍相依、邻
里相伴、兴趣相投、冷暖相知的浓厚氛围。要广泛开展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各种活动,努力实现老有所乐。在有条件的社区、乡镇、村建立老年活动室,通过组建各种形式的老年活动队,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为老年人搭建学习、健身、娱乐的平台,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老年人。要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继续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必须以安全规范为目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一要制定和完善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和管理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行为。加强养老机构监管,从规范收住对象服务范围、收费标准以及加强精神卫生防控、消防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管理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二要增强职业吸引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确保他们留得住、能安心工作,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为老服务中来。三要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倡导社会各界志愿者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结对活动,努力形成以专业人员为骨干、服务从业人员为主体、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