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习惯在购物中心、餐馆、健身房、酒店等公共场所享受由商业机构提供的免费WiFi接入服务。公共场所的WiFi服务看似“无害”,但暗藏的风险却威胁到大量用户的信息安全。(12月20日《安徽日报》)
曾几时何,商业化运营的免费WiFi市场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入口”级市场,不少互联网、运营商企业都先后入局,可时至今日,大部分却在赔本赚吆喝。也因此,盈利的焦虑和冲动,市场竞争残酷,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促使部分商家不断触碰和挑战监管的底线,动起了从用户身上挣钱、“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念头,窃取网民个人信息、转卖粉丝等行为,就成了不少公共WiFi运营企业的生存之道。
与此同时,许多用户出于对公共WiFi的信任,对“免费蹭网”的热切,难免会在其中输入各种个人信息。殊不知如此“蹭网”,看似占了点“便宜”,却可能会把个人信息“蹭”到“满大街都是”的程度,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络“透明人”,既给运营企业提供了“变现”的资本,更威胁到自身信息安全,埋下许多“定时炸弹”。而且一些公共WiFi运营机构的盈利手段,并没有停留在“小打小闹”,手握庞大的用户数据,运营公司能够准确掌握用户是在何时何地使用公共WiFi,根据场所分类,再给用户贴上相应的标签,这样加工过的数据,有着更高的商业价值,自然也有着更高的风险威胁。
这不是危言耸听。有研究报告显示,网络信息泄露给犯罪分子是导致诈骗的主要原因,其中公共WiFi的安全隐患“功不可没”。但值得注意的是,与那些通过植入病毒来窃取密码和个人信息的违法方式不同,公共WiFi看似是通过“正儿八经”的方式挣钱,这也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商业模式清晰,即使有些钱的来路“不足为外人道”,但目前仍然是监管盲区,使得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灰色产业链中,也使得更多网民面临成为网络“透明人”的遭遇。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免费的公共WiFi危害或更大,已然成了一种“公害”。必须指出的是,免费固然不错,但无论如何,免费不能免责。公共WiFi本不该成为个人信息失窃的黑洞,免费也绝不是窃取网民个人用户信息的理由。治理公共WiFi的乱象,当务之急是将公共WiFi运营者一律依法纳入运营商管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能让其再逍遥法外。同时,及时升级监管策略,补齐监管短板,确保无线网络领域的健康有序。其次,公共WiFi不能完全依靠商业化运营,政府应加大公益性的免费公共WiFi的建设力度,建立安全、高速、覆盖面广的公共WiFi服务通道。此外,用户也应多个心眼,不能一见“免费”就贸然下手,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