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应该加快对这种病的理论研究,并研讨出台管理和防控规则,使之具备相应的“病样”,不能等到上网成瘾者普遍被诊断患病后,却无法给予患者以规范的诊疗和指导。
沉迷游戏、网瘾到底是不是病、该不该治?国内外学者曾对这个问题争执不下。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做出了结论,将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ICD)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虽然目前判定标准尚未正式公布,但越来越多青少年甚至成人沉迷于此,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11月28日《科技日报》)
网络成瘾算不算病,尽管社会上争论不断,但在医疗系统内部,一些医院早就“只做不说”地将之当成了病。世界卫生组织得出的结论,势必对国内形成较大影响,“网络成瘾是病”已少有争议,仍存争议的是诊断标准,是如何防范标准被滥用导致的伤害。
应当看到,当前,包括成瘾性疾病在内的所有慢性病,都有一整套理论和规则,既包括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也包括预防指南和康复指导,既对患者本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也对社会其他成员的相关行为进行了规范。此外,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等,还会将其纳入公共卫生的工作范畴。这些举措可以减少和控制慢性病,是慢性病应该享受的“社会待遇”。
既然网络成瘾是病,就要和其他慢性病一样,有个“病的样子”。比如,公共卫生应给予该病以经费预算,并通过一些防控举措,阶段性地减少这种病的发病率。还要搞清这种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原则。此外,尚需将该病纳入相关信息系统,以便及时了解发病率等信息,并通过循证医学优化治疗方案。对于网吧等经营场所,也有必要调整干预内容和力度,酒类、烟草、赌博等可导致成瘾性疾病的物质和行为均有管控措施,可导致网瘾的社会因素也应得到管控。
可见,当前应该加快对这种病的理论研究,并研讨出台管理和防控规则,使之具备相应的“病样”,不能等到上网成瘾者普遍被诊断患病后,却无法给予患者以规范的诊疗和指导,也难以开展旨在减少网瘾发病率的社会防控措施。理论研究需要较长的时间,规则制定需要广泛讨论,既然“网瘾是病”已渐成共识,相关基础性工作就应尽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