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8月份是最难熬的时候,意味着闷热天的来临。而随着这种天气的到来,我们常见的五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中暑、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病、低血钾这五种疾病成为了闷热天危机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这五种疾病找到咱们呢?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中暑:别长时间在太阳下活动。
发病原因: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
主要症状:轻症中暑会大量出汗,出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轻度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口渴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或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大量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重症中暑会出现高热(体温大于39.0℃)、意识障碍、四肢抽搐、血压下降等。
预防措施:要注意在户外工作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带冰凉的饮料;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从外面回到室内后,切勿立即开空调吹;尽量避开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时段出行,应在口渴之前就补充水分;注意对特殊人群的关照,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高温天容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小儿不良症状。
若怀疑有人中暑应做到以下几点: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处;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
心脑血管病:多喝白开水,少使用空调
发病原因:闷热天气,人们出汗多,体内水分随汗液会大量蒸发,致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脑血管供血会相应减少,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动脉硬化严重,在高温大量出汗,饮水不够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急性脑梗死。高温天气还易使人烦躁、紧张、产生抑郁,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引发的脑出血的概率也会逐渐上升。需指出的是,人们在夏季睡眠不好,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
主要症状:胸闷、气短、头晕、乏力,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昏迷或休克。
预防措施: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人们遇有高温闷热天气,最好少去人多、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并注意按医嘱服药。及时喝水,千万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不论感觉口渴不渴,都要及时补充体内水分,最好多喝凉白开。在饮食方面应注意清淡,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值得提醒的是,有基础病的人们应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无力、频频打哈欠等现象,应高度警惕可能是中风前的预兆,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消化道病:不狂喝冷饮,注意饮食卫生
发病原因:高温闷热天气,酷爱冰镇的啤酒、饮料或矿泉水。大量冷饮会使人体的肠胃道温度突然下降,毛细血管骤然收缩,从而诱发胃肠炎。同时,由于高温天气,食物容易变质,细菌较容易滋生,很容易引起消化道病病。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呕吐,严重者还有发烧甚至脱水现象。
预防措施:千万不要贪图一时凉爽狂喝冷饮。注意饮食卫生,对于容易变质的食品应及时放冰箱保存,食用前最好高温加热。对于已经变质的食品应及时丢弃。特别提醒,一旦出现一天腹泻四五次以上,且有全身性症状如发烧、乏力等,应当马上到医院治疗。腹泻期间,饮食上最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刺激油腻的食物。
皮肤病:保持干燥清爽,穿宽松、吸汗衣物
发病原因:气温高、湿度大时,真菌繁殖能力增强,脚癣、手癣、股癣、汗斑患者增多,且病情会更加严重。夏季还是过敏的高发期,70%的过敏者缘于蚊虫叮咬。
主要症状:脚癣、手癣、股癣症状明显;炎性皮肤病患者增多,该病又称“丘疹性荨麻疹”,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皮肤瘙痒是主要特征。
预防措施:及时做好防蚊工作的同时,人们应增加皮肤清洁次数,尽量保持干燥和清爽,穿宽松、吸汗的衣物。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人们,可以使用干燥收敛和抗真菌的药物。小孩体质较弱,最容易因蚊虫叮咬过敏,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组胺类药物,涂一些含炉甘石成分的洗剂或乳液。尽量不要用风油精、花露水,这些产品只能暂时止痒,并不能根治,还会引起二次过敏。
低血钾:多多喝水,多吃马铃薯和海带
发病原因:天气闷热,大量出汗,体内的水分、盐分和维生素消耗增多,很容易造成人体失水失盐。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就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或者虚脱。有些人在大量出汗后只喝白开水或是纯净水,而白开水、纯净水中的电解质,特别是钾、钠的含量偏低,如果只是一味饮用这些水,水分虽然补充了不少,可是体液也被“冲淡”了,脱水症状并不能缓解,就会出现低血钾。
主要症状:低血钾最突出的表现是四肢酸软无力,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肌肉系统的松弛软瘫,尤以下肢最为明显。
预防措施:一定要定时补充水分,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前,这是人体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1—2杯白开水,当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大量出汗,喝水以饮用盐水、橙汁等含钾的果汁和富含矿物质的饮料为主,饮食要清淡;避免喝酒,酒精和咖啡会使血管更扩张,加速虚脱。在饮食方面多吃含钾高的水果与食物,如马铃署、山药、菠菜、苋菜、海带、紫菜、杏、香蕉、核桃、花生、哈密瓜、樱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