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在关于增强教育改革活力的内容中提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建议”。
周洪宇代表在建议中这样写道:“智慧教育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智慧教育越来越成为各国教育竞争的重要领域,成为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战略手段,成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为此,他建议应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加强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慧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应用能力、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一
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周洪宇代表深感“互联网+”也将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变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上所描绘出的蓝图:“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在2015年5月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能够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为教育的公平和优质做出贡献。教育信息化,将带给传统教育模式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更具变化的教育方式。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慕课”。慕课的出现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共享,这些资源均由各地优秀的教师录制而成,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学习。慕课不同于传统的视频课程,里面的课程是由许多时间大概在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构成,而且整个课程都是由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关卡,只有通过这个关卡才能接着下一个模块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类似于玩游戏,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游戏通关”带来的乐趣。阿里巴巴和北京大学合作打造了大型网络课程平台——华文慕课,里面的课程资源都是由北大顶尖的教师录制而成,学生在网上可以免费学习,只要通过考核便可以得到学业证书。国外还有比较知名的可汗学院,这个学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百万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认为,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也将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仅是“较早获取知识”的那个人,教师的自身定位从“学生学习的教练”变成“伙伴和引路人”。三是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一个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服务几十万名学生,传统的因地域和师资差别导致的教育鸿沟理论上也将逐步缩小甚至填平。
互联网教育不仅催生了慕课,也在悄悄影响着传统教育,甚至对学校教学方式带来了变化。任友群对此有更为清晰的描述:首先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创新,如机器人学习伙伴、3D打印技术促进动手实践、教育游戏改变学习观念、虚拟社区支撑合作学习等;另外,新型资源和工具带来教学形式的变革,如微课程、MOOC、开源硬件、学习分析技术等。此外,虚拟环境催生课堂形态的改变,如云计算技术、虚拟实验室、同步课堂等。这些新技术,提供了新型资源和空间,更是不断在刺激教育理念的变革。
二
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互联网教育模式实现了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新型的教育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对原有教学结构的创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教师则成为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比如,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借助互联网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高中阶段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多数学生会借助互联网选定课题方向,查询资料。有的小组从日常生活出发,或是研究自行车的力学原理、机械构造,或是探讨向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或是钻研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或是讨论燃放鞭炮的利与弊,或是探求防盗门的原理知识。对人文学科有兴趣的同学,或探索《诗经》的艺术性,或探究《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或者研讨中英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与中国对比。学校则通过这种“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特色教育引导学生做自己的主人,从学习和生活中出发,主动获取,亲身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团队协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和态度,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互联网+教育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随着教师远程培训的兴起,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互联网世界里变得现实,对于多数使用互联网的教师来说,互联网提升了知识的更新和传播速度。互联网不但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技能,同样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教师逐步尝试放弃俯视的方式,开始学着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进行探究式学习。
互联网时代下改变的不仅仅是基础教育,也给高校学生打造了学习新平台。王晓飞是华东某高校的大三学生,专业是高分子化学。在咨询了同专业的学姐后,她发现自己的专业目前就业状况并不是很理想,而且如果今后要有更好的发展,最好能出国深造。在反复斟酌后,她决定出国留学。这意味着,她既要完成好学校的学业,又要开始准备托福或者GRE考试。当她为选择哪个培训学校而头疼时,已经刷完成绩的学姐告诉她,可以在网上申请专属自己的培训课程。按照学姐的指点,她很快订制了自己的网络英语培训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王晓飞发现自己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她说:“网络课程时间上比较灵活,既不耽误学校的课程,也让我根据自己的进度和薄弱点安排自己的专属课程,因此我的英语水平有很大提高。此外,网络课程的费用也比专门的培训机构少。”微信群也成了王晓飞的学习渠道之一。她的网络课程老师有一个微信群,群成员中有很多老师曾经的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在GRE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学长的经验和指点也让王晓飞受益匪浅。
即便是踏出校门后,学习也并不意味着终结,很多人为了提升业务能力,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汲取知识。高鹏是某杂志社的编辑,工作中需要有比较深厚的历史知识。但他大学的专业是中文,为了提高业务能力,他做的最多的是补历史课。除了阅读历史类书籍外,他还在手机上下载了听书软件,并下载了王立群、郦波、蒙曼、袁腾飞等老师的讲座以及历史典籍。每天上下班路上、散步时,也是他听书学习的时候。几年来,他就这样利用点滴时间充实着自己的历史知识。“这些历史讲座非常吸引人,老师们多方考证出的历史细节让历史变得生动起来。很多老师会用现代的观点去解读历史,也让历史变得更接地气。这也促使我在学习中更重视史料的广度阅读和深度研究。”现在,他在听书软件也给孩子下载了很多书籍,经常陪着孩子一起听书。不知不觉中,孩子在听书的过程中也爱上了阅读。
三
“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令人欣喜的变化,但是在“互联网+”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挑战,更需冷静应对。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要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既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也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例如,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汇聚、形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组织教科研队伍、专家、名师等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活动创新作为课改的重要内容,开展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鼓励具备信息化条件的地区和部分优质学校,大胆创新,形成可示范、可复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要发挥宏观调控下的市场主体作用。“互联网+”时代,要想充分利用“风口”,就不能把“风口”堵死,顺势而为是最佳选择。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是“互联网+”时代改革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尊重并保护其自主地位,要避免从政策层面对其进行多重限制,从而束缚这一新生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为了避免互联网企业、高校、中小学进行重复的低水平建设,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也不可少。政府要把握好情报员和裁判员的角色,而非直接冲进赛场参加比赛。
第三,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互联网+教育”战略,加快推进大规模在线教育。创新教育信息技术研发模式,培养一支教育专家、技术专家和教学专家组成的三结合信息技术研发队伍。一是建设一批国家认定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加强在线教育平台国际交流。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和境外平台积极对外推广我国优质课程。引进国外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学科优质在线教育课程。三是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制定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和学生修读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办法,推动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
第四,避免出现学习碎片化。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学习者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睡前十分钟等等的零碎时间,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可能导致学习者对大量碎片化知识和信息缺乏深度思考,难以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难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如此,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