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5月13日,衡水火车站被拐走的彝族孩子,成为全国第一起正式录入该系统的失踪儿童信息。幸运的是,经过32小时的紧急追踪,警方漂亮地侦破此案,追回了孩子。
河北省公安厅刑侦局打拐大队大队长陈源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及,河北目前有426名打拐刑警入驻该平台,将第一时间上传发布失踪儿童信息。
1
我省入驻打拐平台刑警全部实名
本报记者:您能不能介绍一下,之前也有过打拐平台如微博等,此次平台和之前的有什么区别?
陈源:之前的平台都是开放的,群众都能看到。这款名为“团圆1.0”的手机应用系统,并不对公众开放,由全国各地的5000多名打拐刑警入驻,承担筛选、核实、发布、结案信息上传的工作。
本报记者:筛选、核实的程序,不会耽误寻找儿童的最佳时间吗?
陈源:首先这个过程会非常地迅速;其次,我们必须保证这一平台发布的内容是真实的,要精准地发布信息,不然就失去了公信力。
本报记者:我省有多少打拐民警入驻该平台了?
陈源:包括各县,目前有426名打拐刑警在该平台注册,入驻民警实行实名制,必须是正式民警。
2
打拐平台如何运转
本报记者:这个闭合系统具体怎么运转?
陈源:一旦孩子失踪,家长报案,警方会第一时间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确定为失踪案件后,马上对外发布;警方通过这一系统,发布给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高德地图几个新媒体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再向周围人群发布。
本报记者:发布范围是多大呢?
陈源:系统通过相应渠道自动精准推送到儿童失踪地周边相关人群。以儿童丢失地点为圆心,失踪时间1小时以内的,推送半径100公里;失踪2小时以内,推送半径200公里;失踪3小时以内,推送半径300公里;失踪时间超过3小时,推送半径500公里。
本报记者:刚刚破获的衡水拐卖儿童案,是否也在该平台上传过?
陈源:是,而且是这一平台运行以来,第一起正式录入的儿童失踪信息,随着案件的侦破,目前的状态是结案。
本报记者:这一平台的运作模式,可以理解为发动群众广泛提供线索的过程吗?
陈源:是这样一个过程。尤其是儿童失踪后,警方一时没有太多的线索,嫌疑人很可能带着孩子还没走远,这就更需要群众提供线索。比如去年1月25日,白沟发生的8岁女童被拐案,借助微信、微博等广为传播,有群众提供的信息就给了警方很大帮助。
本报记者:那是否意味着打拐案件依靠群众为主力?
陈源:这是其中一方面,也是新媒体这么丰富的时代,借力的一个趋势。比如这次衡水案件的迅速侦破,警方下大力气了,如果等平台反馈信息,不会这么快,平台和警方侦办是同步进行,为的就是保证失踪儿童尽快找回。
3
打拐案 侦办效率提高
本报记者:我们这几年也连续报道过寻亲和打拐案例,就记者观察,打拐案件的破案效率比前些年大幅提高了,是这样吗?
陈源:确实,一方面是警方严打拐卖儿童犯罪形成了高压环境,警方办案的工作机制、方法和过去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微博、微信、QQ群等通讯方式的应用和活跃,也为打拐提供了很多的线索。
本报记者:在这方面,警方是不是还有更多的经验?
陈源:这方面我们还有个案例。去年3月1日,正定一个3岁的小姑娘被人抱走,石家庄交通“946”接到家长求助后,当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紧急救助,连续发出寻人信息。大量私家车主、的哥的姐都自发加入到寻找女童的队伍中,同时,QQ群也大量转发,嫌疑人当晚抱着孩子找车时,被三名从QQ群获知信息和图片的群众认出并夺下孩子,嫌疑人也随即被抓获。我们这个平台也是希望借助社会的力量,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拐卖儿童人人喊打的氛围,警民合力,最大限度地尽快破获拐卖儿童案。
链接
全国打拐 科技支撑力
1997年,公安部建立打拐DNA数据库,2000年,公安部开展大规模采集打拐解救的儿童DNA信息。2009年,全世界唯一一个专门供打拐使用的DNA库开通,河北同时建立。所有失踪儿童本人和寻亲家长信息都可以免费上传到该系统,通过自动比对,帮助他们寻找到亲人。2009-2015年3月,河北省共为102个家庭比对成功,意味着102个家庭就此团圆。
2015年9月19日,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平台上线,全国打拐解救的儿童信息都将上传该系统,图文并茂,方便家长们通过该平台找回自己失踪的孩子。
2015年5月15日,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