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假期,是外出踏青和祭祖的时期,根据往年清明假期的门诊经验,清明小假期是皮炎、哮喘、烧伤、烫伤、肠胃不适等疾病的高发期。所以市民在外出时候,要提前做好准备,谨防过敏性疾病,胃肠道疾病等的发生,健康出游,健康回家。
清明时节,万物苏醒,各种病毒、细菌亦易传播,一些流行性疾病易发,如流感、流脑、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因此,要适应气候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锻炼身体,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清明节祭祀时,要控制身心,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隐患和疾病的人,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过久。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
清明健康出游谨防花粉过敏
清明假期,不少家长趁机带着孩子外出,要么春游踏青,要么回乡祭祖。但一些孩子踏青回来皮肤就出现红疹、风团等,有的孩子还出现鼻痒、打喷嚏,甚至咳嗽、气喘症状。这些都是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现在正值春暖花开,花粉柳絮纷飞之时,更容易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过敏性疾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致病的原因也很多,如食物、药物、花粉、动物毛发皮屑等。但就当下来说,气候特点是导致过敏的主要诱因。紫外线、花粉等致敏因素,使得过敏体质人群,尤其是儿童的皮肤、呼吸道容易“中招”,引发皮炎和呼吸道疾病。花粉过敏患者平均能占到呼吸科就诊患者的三分之一。专家表示,一些市民在踏青回来后皮肤就出现红疹、风团等,有的还出现鼻痒、打喷嚏,这些都是过敏症状。
预防过敏的发生,首先要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环境。无论大人还是儿童,都要减少在花粉高峰期外出,不要到树木花草多的公园或野外去,也可在外出时戴上口罩。其次,饮食也要注意,不吃易过敏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第三,注意别让孩子剧烈活动和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避免着凉而患感冒。此外,到野外去扫墓还需要当心草丛中的昆虫,不要深入草丛,最好穿着长袖衣裤及长靴。
误采误食要小心肠胃不适
清明时节,各地有各地不同的祭祖的风俗习惯,饮食上也有区别,多地方有吃糯米的习惯,市民们一定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加重肠胃负担。而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吃糯米还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因为糯米是一种极难消化的食品,因此消化功能不好的市民应尽量少吃糯米,胰腺炎和胃炎患者最好不要食用糯米,因为糯米可能会导致这些炎症的复发或病情恶化。
此外,现在正值野菜上市的季节,有些市民喜欢趁着踏青去野外采摘野菜。天然野菜也可能有毒害,不可盲目食用。同时,市民也不要过分相信野菜所谓的治疗功效。大部分野菜都比较偏寒,脾胃虚寒的人尤其要慎重食用。
腹泻也是“清明患者”的主力。主要原因是外出时误采误食,特别是孩子,易采摘不认识的野花、野果,误食有的还会致命。市民一旦出现腹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消耗体力,补充水分,随身携带黄连素片等胃肠药,轻微的腹泻只要一两餐不吃就可治愈。
春季风大,按照中医理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也就是说春天的风大,容易使身上的毛孔都散开,导致风寒入侵,容易引发感冒以及风湿、肩周炎等关节疼痛。清明时节的气候雨水较多,引起湿气要比平时更加重,应该更加注意防止湿寒侵邪。市民可以熬点莲子银耳粥,吃点百合山药粥,多喝点绿茶等。这样都能有助于清肺火,利健康。
另外,传统养生学讲究“春与肝相应”,即春季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阶段养生应注重养肝。这个时节可以多吃“三黑”食物黑米、黑芝麻、紫菜,不仅能养肝,还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为防病打下基础。经常食用,不仅对肝脏有帮助,对改善人体健康也是益处多多。
保暖不当引发感冒
清明假期乍暖还寒,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蓬勃生长,此时出门若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从往年来看,每逢假期过完就会有很多感冒患者来就诊。专家告诉记者,市民在外游玩时,要适当增减衣物,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累,随身携带感冒药物。
出游时适当带些小药物有备无患,预防花粉过敏、蚊虫叮咬药物:扑尔敏、赛庚啶片、西替利嗪;预防感冒、发烧、腹泻药:维C银翘片、感冒疏风丸、泰诺、藿香正气水、多酶片、吗丁啉、保济丸、黄连素、左氧氟沙星片、口服补液盐;跌打扭伤:创可贴、扶他林、安尔碘等。
温馨提示:清明时节,风比较干燥,加上人体内肝火旺盛,内外相结合,就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等症状,在外出时,除了保暖,还要多饮水。饮食方面,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吃新鲜上市的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