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开始,“影视IP”一词就被各家影视公司热炒,同时资本市场助力“IP热潮”,选择投资也是“无IP不投”,影视公司纷纷购入大量网络小说版权,使得网络版权费居高不下。最近,《琅琊榜2》、《如懿传》相继被传卖出天价版权的消息,在日前举行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行业论坛上,成为电视圈热议的话题。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需要为影视IP热潮泼点冷水降温。
IP,是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在文化产业中,IP是指针对游戏业、出版业和影视业而言的原创知识产权。《琅琊榜》里有一句话,“得麒麟才子者可得天下”,而在当下的影视剧市场,似乎是“得IP者可得天下”。但是,和市场的疯狂相比,不得不说的是,收视与口碑双赢的IP好剧其实寥寥无几。
细数近两年十分火爆的几部IP影视剧,基本上都是“高颜值演员,大制作团队,高投资成本”的模式,于是大批投资方和制作公司一哄而上,“照方抓药”,结果却让人瞠目。同样是大IP、高投入、大制作的《寂寞空庭春欲晚》《云中歌》《华胥引》《盗墓笔记》等绝大多数电视剧要么“高收视低口碑”,要么呈现水准与观众期待差距太大,轰轰烈烈开场悄无声息收尾,更有甚者,干脆改编成了雷剧,让人吐槽不已。
追问原因,一是因为众多制作方都急着“趁热出锅”,想把手里花大价钱囤积的IP变现,请一些编剧日夜赶工,再加快进度拍摄,以赶上好档期。可是,创作本来是“匠心工程”,应景的急活儿难免粗糙。二是被选中的题材容易重复,拍摄手法更是雷同,曾经新颖的方式迅速沦为新俗套。再有就是,很多IP虽大,却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分众市场,在主流影视剧市场走不远。另外,很多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络原创作品虽然人气高涨,却并不适合于影视作品。因此,尽管影视市场陷入IP抢夺恐慌,业界手忙脚乱,但IP并没有成为影视创作的“救命稻草”。IP能否从文字转化成图像,转化成具有戏剧性的文化产品真的存在风险。
无论某一部戏是IP改编,还是原创,演员是小鲜肉,还是老戏骨,观众要看的始终是走心的表演、精彩的诠释以及能与自己有共鸣的故事。影视制作方对IP的追逐万不可本末倒置,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