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民间传统的“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人们讲究在这一天祭祀灶王爷,并在此之后,开始一系列的过春节的“准备活动”。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过小年实际也是除夕过年活动的预演,“大人孩子还会吃糖瓜,表示对新年即将到来的期盼”。
祭灶吃糖瓜: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提到小年的具体日期和由来,高巍介绍,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过小年的日期也不尽相同。一般北方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则多选择腊月二十四这天。同时,亦有公开资料显示,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在南方,往往认为腊月二十四是灶王爷升天汇报的日子。北方选择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则是认为二十三晚上灶王爷‘启程’,在这个时候举行隆重的仪式,显得更加尊重。”高巍解释道。
诚如高巍所言,过小年最主要的仪式便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腊月二十三晚上,要在院子里把松树枝、芝麻秸架好,将灶王爷像揭下来放在上边点燃,同时鞭炮齐鸣,十分隆重。高巍笑着说,这也意味着“辞旧”这件事儿,就算完满地完成了。
有关灶王爷的传说,民间也有不同的版本。但普遍将其认作是“一家之主”,每年腊月二十三这天要去天宫向玉帝汇报一家人过去一年的言行得失。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糖瓜一般是用麦芽糖熬制而成的,也叫关东糖,捏成圆圆的形状。”高巍介绍,糖瓜的原料并不贵重,在祭灶之后,大人孩子也都会吃一点糖瓜,“此时更多的是强调吃糖瓜带给人们的甜蜜感,和对新年即将到来的期盼”。
过年的“预演”:开始一系列准备活动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过小年及紧随而来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也是除夕过年的“预演”。祭灶仪式结束之后,农历二十四就成了“扫房日”。高巍解释,送走了灶王爷,也代表着“一家之主”离开了,即便摔坏了瓶瓶罐罐也无人责怪,“就可以敞开了收拾屋子,打扫房间”。
“民间流传着一首‘过年谣’,即‘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买只鸡……’等等,这就是说,从小年过后,人们开始忙忙碌碌准备过年,此后的每一天要做什么都有了讲究。”高巍说道。
高巍告诉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过小年的意义就在于对过去的一个总结,“人们热热闹闹地把灶王爷送走了,随后把屋子收拾干净、采买过年的东西诸如年画、春联等物,这些东西都在这之后开始准备了”。
“现在过小年的人不太多了,这也并不是说小年就没了意义。”高巍认为,由于每个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类似过小年这样的活动可以在社区等一些公共场所举办,“大家将之当作一个集体活动来进行”。
“小年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日期。重要的是每个人真正参与进去,整个过年的准备‘过程’会对人产生吸引力和震撼力。”高巍笑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