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小凤霞评剧团的《紫花丁》剧照。
11月3日晚,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在唐山拉开帷幕,来自北京、河北、辽宁和内蒙古等地16个院团带来的16台剧目轮番亮相,为观众奉上一场视听文化盛宴。其中《母亲》《中秋泪》《火种》《烽火宁城》等11台现代戏,吹响了评剧创新“集结号”,成为该届评剧艺术节一道独特的风景。
现代戏扎堆上演唱主角
本届评剧艺术节参演的16台剧目中,现代戏占据了11个席位,超过三分之二,比重相当大,这一现象在往届评剧节上并不多见。
“评剧这个剧种,是20世纪初在莲花落、蹦蹦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的根基是百姓生活,距离咱们的时代更近。所以自评剧诞生之初,现代戏就是它的重要构成。”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周大明说。
本届评剧节的开场大戏是中国评剧院的《母亲》,这出戏标志着评剧在创演现代戏方面所达到的高度。“除《母亲》外,《烽火宁城》《火种》等也都是表现国家历史与民族觉醒等主题的剧目,无论戏剧主题、故事编排,还是演员的唱功、表演等都深受观众喜爱。”黑龙江省剧协副主席常晓华如是说。
“往年评剧节传统戏和现代戏比较平衡,但‘老戏老演’是不行的。应该紧跟时代精神和时代步伐,创作出有筋骨、有温度,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艺术作品,这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我们创排的现代戏《喊一声妈妈》就是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评剧表演艺术家罗慧琴说。
传统戏发展助推新评剧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戏在评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传统戏会不会是一种挤压?
“现代戏是评剧的一个优势。就演出传统戏、新编历史戏而言,评剧演不过京剧。但是就演出现代戏而言,京剧演不过评剧。评剧甚至可以演21世纪最时髦的故事和题材,我们在观看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如果换成京剧来演,给观众的感觉就会很别扭。评剧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评剧表演艺术家李惟铨表示。
评剧节研讨会上,业内专家纷纷表示,现代戏大量涌现与传统戏发展并不矛盾,反过来还会推动评剧的传承发展。
大家一致认为,对于评剧而言,现代戏多并不代表传统戏就演不下去了。传统剧目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传统戏是练唱功的,只有把唱戏的本事练好了,才可以创作出更多新戏,观众才能欣赏到更多更好的“新评剧”。
《喊一声妈妈》剧照。本栏目图片由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组委会提供
提升创作水平急需突破口
“本届评剧艺术节上,衡水市评剧团的《火种》、内蒙古乌兰牧骑评剧团的《烽火宁城》和专为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创排的《喊一声妈妈》等一些现代戏,在整体创作、剧本立意和编排手法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马惠民表示,创排现代戏是观众的需求、市场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唤。他认为,本届评剧艺术节开启了评剧现代戏创作的新阶段,在中国戏曲界独树一帜,这也给其他剧种带了一个好头。
马惠民同时指出,目前评剧现代戏的整体创新意识仍然不够,各院团之间的创作实力参差不齐。有的院团作品很超前,有的比较保守,尤其在音乐、唱腔的创新方面还没有找到突破口。人才培养和剧本创新方面也有待提高,同时还要谨防评剧创新后劲乏力的状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