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老太坐错公交,中途想下车被拒后,用拐棍殴打司机十余分钟;成都两车互别,男司机逼停女司机后,下车暴打女司机;机舱内因调整座椅靠背起纠纷,4名女乘客竟打成一团……近年来,公共场所因起摩擦而暴力相向、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的现象常见诸报端。
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很易怒,因一点小事就情绪激动,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公共场所“易怒”真的普遍吗?发生摩擦时,我们能否压得住怒火?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公共场所发生摩擦时,如果我错了,会主动向对方道歉,对方如果得理不饶人,我免不了和人争吵;如果对方错了,必须认错,否则我非要把这件事掰扯清楚不可。”在省会一医药公司工作的刘晓霞坦言,自己会尽量控制情绪,但如果对方态度不好,她的火气会一点就着。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人中,有5人表示以和为贵,吃亏是福,把小事化了;有9人和刘晓霞一样表示,尽量克制,克制不住,就会争吵;有6人坦言,公共场所一发生摩擦,火气会大,难免急躁,有时说话会很不中听。
“现代社会,人们情绪的引爆点的确越来越低。这与生活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关系很大。”省会公益组织“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师石聪欣说,由于大家平日工作、生活繁忙,情绪较为紧张,突发摩擦等情况,容易引发愤怒。一些人自我意识增强甚至膨胀,凡事从自我出发,易对他人的不当行为进行指责,从而进一步激化情绪,“但是情绪激化之后,必定会伤人伤己。”
在省会一制药厂工作的贾昊劲,对自己年初经历的一件事感触很深。当时一辆车别了贾昊劲的车一下,他并没有在意。没想到,这辆车又别了他的车一下,他的火噌地上来了,紧追这辆车不放,想借机也别那辆车一下。
“车行到前方一斑马线处,光线比较昏暗,以前每行至此我会放慢速度。当时为了追车,就忘了,快行至斑马线时,突然蹿出个人影……”为躲行人,贾昊劲猛烈地打转向,车差点撞上马路中央的栏杆。幸好没撞上人,但吓得车上的孩子尖叫,让他很是愧疚。“这件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为一些小事生气,真的很没必要。生气其实是拿别人的错误处罚自己。”
去年冬天经历的一件事,让家住省会东岗怡园的曹洪凯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烦躁易怒。当时是晚上八时,开车才两个月的他在青园街驱车并道时,差点蹭到旁边的车,慌乱中他踩错油门,一下子撞到了前面的车上。
“那辆车的车后盖完全撞坏了。我惴惴地下车道歉,没想到人家虽皱着眉看车,却一直摆手说,‘没事儿,谁也不想发生这事儿’。”寒风中等待车险公司工作人员时,两人还攀谈起来。让曹洪凯感动的是,对方还心细,帮他在车后支上了红色警示牌。
“那天天很冷,但我的心里很温暖,也让我感受到了宽容待人带给他人的正能量。”曹洪凯说,如今的他也开始用这种乐观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矛盾和纠纷,希望能带给别人正能量,让温暖传递。
石家庄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合作路派出所副所长李志辉则对两年前处理的一起纠纷印象深刻。当时是晚上九时,两个骑电动自行车的人意外相撞,随后就赔偿金额争吵起来。被撞的人不依不饶,非要索赔500元,撞人者认为对方就脸上蹭点皮,赔200元足够了,多了决不给。
李志辉给两人做工作,调停了两个来小时,两人始终吵吵嚷嚷、毫不相让。这时,撞人的那个人的爱人赶到了。让李志辉想不到的是,她不仅劝导丈夫认错,不要为了一点小事无谓争吵,还偷偷地把被撞的人拉到一旁,塞给人家300元钱,让其不要告诉她丈夫。事情最终得以解决。
“现在每天发生的大量矛盾纠纷之中,其诱发点往往很小。很多时候,正是由于人们相互之间的据理力争、不肯退让,才让一些小摩擦矛盾不断升级和激化。事实上,彼此能够相互忍让大度一些,就可以让摩擦矛盾瞬间烟消云散。”李志辉认为,忍让大度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学会换位思考,并舍得吃亏。而在这位女士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些优点。
在每次处理矛盾纠纷时,李志辉都会让当事人双方先别指责对方,说说自己在这件事中有些什么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会相对冷静下来。希望大家以后遇到摩擦矛盾时,也学会理解别人的过失,试着感受别人的悲伤和愤怒,这不仅是道德修养的表现,更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
“除了少数重度‘易怒症’患者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外,大多数人其实可以通过自我调节逐步改善‘易怒’症状。”石聪欣建议,为了避免发生摩擦时“一点就着”,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心情烦躁时可以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经常与家人、亲友沟通以排解郁闷,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接触大自然等方式释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