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的院子,几十袋散发着恶臭的动物骨头,若干蓝色和白色的化工塑料桶,堆成小山的空置编织袋,以及墙角的数十个铁皮油桶……这是一处黑心油作坊。这个作坊里产的油被老板叫做“贴锅油”,主要被用来做驴肉火烧里加的焖子,而制油所用的原材料就是那些已经发臭的骨头。
两个院子暗藏黑作坊
石家庄向东90多公里的深泽县铁杆镇,有一个叫做东河疃的村子,在这个村子的东南角附近,是一处无人居住的院落。从外面看,除了水泥板围挡起来的院墙和东北角一间已经坍塌的旧房,就只有两扇蓝色油漆涂刷的铁皮门挂着锁横在院子西南角。
然而,就是这个看似荒废的露天小院,总是会隔三差五的传出阵阵恶臭,周边的不少村民都闻到过这种味道,甚至因此而“白天晚上都不敢开窗户”。有消息说:村里有人收骨头放在这里。但是如果你趴在墙头上向院里望一眼,大多数时候只会看到一些破旧的空编织袋和化工塑料桶。
几经打听,得知院子的主人姓康,住在离这里不远的另一处院落里,循着指引,在同一条街靠北的位置,我们找到了大门紧锁的康家。这个院子有点特殊:西和北两面紧临着宽敞的大街,南面和东面则是两座无人居住的破败院落,再加上院子周边那一圈严严实实的高大水泥墙,如果进不到院子里,根本不可能知道院子里的情况。
我们暂且把那个露天的院子叫做南院,康家的住处叫做北院。
“他们家在贩骨头炼油”
几次叫门都没有人答应,只好在村里打听这家人的去向。在南院附近的路上,遇到了路过的村民,交谈中,从几位村民口中得知,多年以来,这家人每隔三五天就会“不知道从哪拉上一大车的骨头回来,估计得有一两万斤,然后放在这个院子里,大多数时候都是晚上拉回来。”
这些村民称,康家拉回来的动物骨头放在南院里,“有股子尸臭味儿,熏得人受不了。”而在拉回骨头之后,接下来的几天里,总会闻到康家北院里也有这种味道。村民说,某年夏天,有人曾经因为忍受不了这种味道找到康家,发现“他们家在贩骨头炼油”,大油锅就架在北院里,散发着刺鼻的臭味,地上有不少油迹,同时,“地上编织袋子里放的骨头有的都已经生了蛆虫。”
面对因为臭味找上门来的乡邻,康家表示以后会注意,同时也让对方“关着点门窗,实在不行就把院子篷上”。虽然村民有诸多不愿,但碍于邻里情面,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康家的两个院子里仍然臭味依旧,天热的时候尤其让人受不了。
虽然没有见到康家的人,但我们和康家人通了电话,并以顾客的身份约定下一次来“看货”。
发臭的骨头粘稠的油
记者第二次到访时,先独自去了康家的南院。与上次不同,这次我们发现一辆小卡车头朝东停在院子里,车南边堆满了装着动物骨头的编织袋,冲天的恶臭气味中,苍蝇正在到处乱飞。车北边除了堆成小山的空编织袋,还有若干只化工塑料桶放在院内的一个简易棚下,其中至少四个大桶里都装满了油。
那些装满骨头的饲料或者化肥编织袋上,可以清晰地看见黑色的块状血污,而本应待在袋子里的骨头,有不少已经从袋子的破损处漏出来,散落到了长着野草的泥土地上。仔细观察,可以在这些散落物中看到羊的头骨和羊角,某块黢黑的羊头骨上,甚至还残留着白色的羊毛,一只同样黢黑的棉线手套就放在这个编织袋上。
与颜色黑黄单调的骨头不同,化工塑料桶里装的油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些,因为它有渐变的分层:顶部是一种略透红色的清亮,再往下有点发黄,呈现浅琥珀色,看上去像是小时候家里熬制的猪油,接着向下,便是一些浑浊的悬浮物。使用容器盛出一点倾倒,会觉得略显粘滞,用东西搅拌一下,马上就有奇怪的味道散发出来。
做焖子的“贴锅油”
这些熬油用的骨头是哪里来的?熬制出来的油又送到哪?干什么用了?这一切都能从记者打给康家人的电话,以及之后“看货”时的对话中里得到答案。
第一次到东河疃村,记者并没有见到康家人,但在离开的时候,我们给这家的女主人打了一个电话。通过这个电话和两次到访时获得的信息,记者得知: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内,他们夫妻每隔一段时间就从周边屠宰场收购动物骨头等废弃物,然后将这些骨头集中放置到南院,再利用一段时间在北院对收购来的骨头等屠宰场废弃物进行加工熬制。
经过简单的熬制处理,可以通过这些骨头获得一种他们叫做“贴锅油”的动物油脂,随后,他们会将这种油以低至“一斤两块多”的价格零售到深泽县以及周边县市。至于购买这种油的人,以一些小饭店、小摊位的经营者为主,据老板娘说,他们之中,有人曾拿这种油炸过串,“但是东西不好吃”,最主要的还是用它做“肉饭”、“驴肉糕”,也就是我们常吃的驴肉火烧里加的“焖子”。当记者问老板娘这种油卖了多久时,老板娘说:“这么多年了,一直在弄。”进一步确认,得知已经卖了“有十来年了”。
拿什么阻止你,黑心油?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各地就曾出现过关于“黑心油”的报道,2011年,公安部侦破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地沟油流向餐桌首次被证实,全国上下一时为之震动。如今时隔4年,记者在石家庄市深泽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再次见到了这种名为“贴锅油”的新型黑心油。
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各种“黑心油”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暴利。按照当前的市价,正常的食用油约合8-10元/升,而这种“贴锅油”每斤才卖到两三元,若是用这种“贴锅油”来以次充好,其中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暴利驱使之下,必然会有人铤而走险。
想改善这种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或许会有帮助:
一是禁止使用散装食用油,守好餐桌。之前曾有媒体报道,大部分地沟油都是通过散装油渠道进入餐桌,全面禁止散装油以后,油品的采购、使用等环节更利于监管,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阻止各种黑心油流向人们的餐桌。目前,北京、昆明、海口、乌鲁木齐、北海等多个城市已经明令禁止销售散装食用油。
二是完善废弃油的回收利用渠道,变废为宝。收购、加工这些废弃油脂,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需要完善的管理和规范的渠道。可以通过正规的油脂厂家收购,将这东西进一步加工提取后,作为工业配料卖给相关企业,例如卖给化工厂制作肥皂等化工产品。
另外,进一步完善监管,加大惩处力度也有利于食用油这一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的情况,给予较大力度的惩处,使涉案者获得应有惩罚的同时也可以警示潜在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