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本报通过对24小时书店、农家书屋以及青少年阅读现状的采访和剖析,推出这组关注全民阅读的系列报道,旨在更好地推动我省全民阅读的开展,营造“书香河北”的文化氛围。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马征
4月23日,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第一家24小时书店分店将开业迎客。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10余家书店进行24小时运营。
24小时书店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深度。夜晚书店里明亮的灯光,传递出的是文化的温度。
3月26日,记者在石家庄图书大厦,就“是否希望石家庄开设24小时书店”这个问题采访了多位购书者,其中大部分人表示很期待。
城市的“文化栖息地”
24小时书店的理念,最早运用并获得成功的是台湾地区的诚品书店。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诚品”已不只是卖书的书店,更大程度上是当地的文化地标。
在位于深圳市福中一路的深圳中心书城,有内地坚持24小时经营最久的书吧。该书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06年11月1日开业至今,他们已经创造了7万余个小时不熄灯、不打烊的纪录。
2014年4月,北京的三联韬奋书店成为当地第一家试水24小时运营的书店,试营业10天,夜场收入达到25万元,同时还带动了该书店白天的销售收入。“我们从2014年4月8日试营业至7月27日,零售额达到693万元。书店上半年净利润157万元,是2013年全年利润的3.78倍。”该书店工作人员说,因为收益不错,书店决定在今年4月开设24小时书店分店。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很多大城市都开有各具特色的24小时书店。比如位于广州的“1200Bookshop”,是当地第一家24小时书店,它的理念是:白天是生意,晚上是态度和温情。再如杭州“悦览树”书店,从2014年5月开始24小时营业,店名意为“读书是一件喜悦的事”。青岛的“明阅岛”书店,其中的“明”字,就是白天黑夜相加、24小时读书的意思。此外,还有海派风格的上海大众书局和每逢周五、周六进行24小时运营的郑州“书是生活”书店。
这些书店大多已经成为所在城市的“文化栖息地”。
要想赚钱不容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24小时书店赚钱很难。
“开设24小时书店并不是简单地延长营业时间,通宵营业带来的是包括用工在内的各项成本的大幅上涨,这不是每一家书店都有能力承受的。”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书店工作人员说,前些年国内也出现过几家24小时书店,但因销量低迷、亏损巨大而难以为继。以目前处于赢利状态的深圳中心书城为例,他们自2006年底开设24小时书吧,在历经5年多的亏损后,近3年才扭亏为盈。
郑州的24小时书店,正式运营以来,入店夜读的人寥寥无几。书店店长秦博说,郑州的24小时书店“遇冷”,主要是受到资金、地段、书店品牌实力、城市读书氛围等因素的制约。“开业以来平均每天前来夜读的仅两三人。”秦博说,尽管如此,书店仍有其存在的意义,“哪怕只有一个读者来夜读,也是发挥了不打烊书店的应有价值”。
“三联韬奋书店的成功缘于其自身的诸多优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三联韬奋书店的24小时书店每年运营成本在200万元左右,但其背后的三联韬奋书店和三联出版社,每年的利润达6000万元,24小时书店完全可以看作对社会的公益性回馈。尤其是李克强总理给三联韬奋书店充满鼓励的回信,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知名度和认知感。
文化之灯如何才能点亮
目前全国经营较好的24小时书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读书业态与传统书店的创新营销模式。
深圳中心书城的24小时书吧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将餐饮、娱乐实现了与读者的零距离。这样的结果是让读者“进得来”,还“留得住”。“悦览树”是杭州市新华书店与民营企业菲比咖啡联合经营。其负责人表示:不管这是一家能卖咖啡的书店,还是一家卖书的咖啡店,总之杭州的夜晚除了酒香、茶香,还有墨香和咖啡香。而广州的“1200Bookshop”则别出心裁地为背包客准备了一个房间,提供免费住宿,前提是要先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告知自己的信息和借住的理由。
此外,目前比较成功的24小时书店还有一个共性是:他们从装饰风格上,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这种氛围,也很吸引读者。据统计,夜读人群主要是学生和公司白领,他们原本是网上购书的主力军,如今从线上到线下,他们看重的是24小时书店带来的优雅的读书体验,这是在线上无法做到的。
“一个城市开设24小时书店,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一位读者表示,读书市场、读书氛围的形成需要时间,24小时书店有一个由“输血”到“造血”的过程。
石家庄何时能有24小时书店?省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刘旭东告诉记者,这件事目前正处在调查论证阶段。“我们的原则是,要么不办,要么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