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投资环境的主要症结在处级及其以下。99%的企业家都要和具体的办事人员打交道,各处处长、副处长直到科员,这部分人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具体的投资环境。而这时,为了双方共同的利益需求,企业家千方百计“巴结”各级处长,处长禁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看到“肥肉”忍不住流口水。这就形成了“处长现象”泛滥。
不可置疑,各级处长往往处于权力运行的关键位置。上级领导过于宏观的指示,政策的模糊性和解释的可筛选性,行政审批的非标准化或标准要求不高,以及行政审批和答复的无时间限制等,常常给处长们留下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就形成了处长们虽不拍板,但具体经办;虽没有进入决策核心层,但在材料审核等方面绝对是“人微”而“言重”的重要地位。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难免会让有私欲的个别处长无所顾忌。
处长在权力运行中的关键位置,我们的确不可小视。但是,作为上级领导也不可给予他们过多自由裁量的空间。笔者认为,即使留有空间,也要严格把关,形成对处长们的权力制约体系。在我国,确实是权利的制约体系不够完善才让“处长现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成为各方舆论争议的焦点。
所以,去除“处长现象”还需要重抓、狠抓。首先,建立权力制约制度体系。从制度上加强制约,建立处级干部决策必须经由上级领导部门严格把关,下级部门人民代表表决同意方可拍板。其次,“处长视角”是当下处长们行使权力的最重要依据。文件的起草者、方案的制定者、政策的执行者往往多为处级干部,他们前期调研,以及起草、制定乃至执行某个文件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至于其他阶层,他们当然也会顾及。在老百姓那里的说法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应不定期的对处级及以下干部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加紧速度把个别私欲强烈的处级干部在“变坏就有权(钱),有权(钱)就变坏”的恶性循环里彻底“解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