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存在“避生羊宝宝”的现象,育龄夫妇就会有计划地在羊年的前一年马年多安排生育,而在羊年的后一年猴年也会出现补偿性生育增加的情况。反映在数据上,这三年的生育人数将会呈现“马鞍形”曲线,羊年的数值处于低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教授告诉记者,在过去60年内,中国未形成“马鞍形”的生育人数曲线,“避生羊宝宝”的现象并不存在。他说,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是马年、羊年、猴年,全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647万人、1599万人、1593万人。通过这个数据可知,羊年不仅出生人口比猴年多,比马年少出生的人口也不到3%,而且很可能是惯性效应,因为2001年蛇年出生人口是1702万人,马年也比蛇年少。
再往上一轮数,1990年、1991年、1992年分别是马年、羊年、猴年,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的数据,全国出生人口分别为2391万人、2258万人、2119万人,呈惯性降低趋势,丝毫看不出“避生羊宝宝”现象。继续往前两轮,结果依然如此。段成荣说,在过去60年内,“羊年不宜生子”作为一种观念,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对人们的生育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内蒙古大学新闻系教授张丽萍说,生活中的确有人不愿意生“羊宝宝”,与不愿意生其他属相宝宝一样,他们都属于特例。这些特例经媒体报道后会有一定“放大”,加之民间流传“羊年不宜生子”的说法,中国人“避生羊宝宝”的假象因此形成。
专家称,在过去60年内,“羊年不宜生子”作为一种观念,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对人们的生育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生活中的确有人不愿意生“羊宝宝”,与不愿意生其他属相宝宝一样,他们都属于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