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北京往事网站发布的一条“北京地铁哺乳”的微博引发热议。这则微博转自一位北京网友的微博,将新晋妈妈在北京地铁内哺乳称为是“暴露性器官”,并且配上了当时妈妈正在给孩子哺乳的照片。当事妈妈事发后称“既委屈又尴尬”。
针对北京地铁哺乳事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官方微信称,母乳是宝宝最自然健康的完美食物,不可替代。按需喂养,第一时间进行母乳喂养是每一位哺乳妈妈和宝宝的权利,包括在公共场所。
全社会应为母乳喂养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广泛建立母乳喂养室,让妈妈宝宝有舒适安静的空间进行母乳喂养。婴幼儿也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
其实,妈妈们在公共场所哺乳被拍、被指责、被侮辱已经不是第一次,不仅是在国内,在国外也同样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事实上,妈妈们给孩子哺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由于在公共场所,母乳喂养室、母乳喂养区域的缺乏,往往让这些妈妈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当众哺乳。
多名新晋妈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时候因为担心尴尬,不得不放弃很多出门的机会,又或者是到厕所里闻着臭味给孩子哺乳。即便是有一块布遮着,也会觉得在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哺乳很尴尬。
社会环境还没有给母乳喂养宽容态度
“在这件事上,舆论还是倾向于支持母乳喂养,但母乳喂养的环境还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海淀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高雅军指出,文中提到的“暴露性器官”非常不准确,乳房是哺乳器官,性器官是之后的演绎。在公共场所哺乳引起他人的不舒服,这并不符合正常的社会现象,母乳喂养应该是一个很常态的事情。但现在的母乳喂养并没有做好宣教,社会环境还没有给母乳喂养一个宽容的态度。
2013年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起了“母爱10平方”活动,倡导全社会支持母乳喂养,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建立母乳喂养室。今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加入母爱10平米的1580间母乳喂养室中,公共交通类共22家,给母乳妈妈宝宝出行提供了哺乳的便利支持。
母乳喂养环境仍有很大改善空间
公共场所哺乳尴尬究竟如何破解?
其实,这有赖于整个社会意识的提升。高雅军认为,应该加强社会公共舆论宣传,在地铁站、公交车换乘站等公共场所应该设立母乳喂养室,为哺乳妈妈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如果大家都提高意识,即便公共交通上没有专门的哺乳喂养区域,其他人也可以让出一个空间或者提供丝巾供哺乳妈妈遮蔽。
今年5月,新京报社健康事业部联合高德地图共同发起“重建北京爱心哺乳室地图”公益行动,呼吁更多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开辟“爱心哺乳室”,为新手妈妈创造更多坚持母乳喂养的空间。但从全国来看,参与的单位和机构只是凤毛麟角,妈妈们的母乳喂养还需要更多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