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支部,服务365”。在南城司乡蔡家庄村,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该村党支部践行民生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的务实行动,并以“首接即办不拖延、全程代办不推诿、支部主办不敷衍、党日议事聚民智、乡级兜底解难题、跟踪评价重实效”的庄严承诺架起了一座党群“连心桥”,成为村民的“主心骨”。

“有事找支部”:把民生“小事”当“大事”,描绘服务“暖心图”。村党支部坚持“群众如有诉求,支部必有回应”,用快速反应、贴心服务打消村民顾虑。即时响应“急难事”。村西头的刘大爷唠嗑时随口提到:“村南头的井好几年没清了,水有股怪味儿。”村支部当晚就开了会,利用3天时间完成了检测、清淤、消毒全流程,清理结束那天刘大爷在村委会说:“支部没糊弄咱,往后我信。”;80多岁的刘奶奶屋顶漏雨,她颤巍巍地拨通了支部的电话,村支书立刻带着党员突击队,连夜遮盖加固,进行修缮,还把刘奶奶接到自己家住了两天。全程代办“跑腿事”。针对医保代缴、证件办理等村民“犯难”的手续性工作,村支部聘请专职帮办员,开展“村民点单、支部派单、帮办员接单”闭环服务,让村民“只动嘴、不动腿”就能办成事。精准帮扶“特殊事”。对于6户低保户、3位独居老人,村支部每月定期探视送物资送关怀。截至目前,蔡家庄村党支部累计为村民办实事60余件,“有事找支部”已成为村民遇到难题时的“条件反射”。

“有事找支部”:把发展“愁事”当“要事”,激活产业“动力源”。以“有事找支部”为纽带,村党支部主动扛责,带领村民走出产业振兴路。找支部定方向。面对村民反映的“种玉米难增收”的问题,党支部联合驻村工作队、在外能人组建产业攻坚小组,结合村情确定了板栗种植、羊肚菌种植两大特色产业,给村民吃下定心丸。找支部破难题。产业发展推进过程中,资金、技术、配套设施成了“拦路虎”,党支部积极跑办,2021年协调帮扶资金30多万元,在村东头集体荒山种植板栗树苗600棵,修建灌溉水池、产业道路等配套设施;2022年争取10万元帮扶资金,搭建3个羊肚菌种植大棚,邀请专家全程指导。板栗树预计2027年产生效益,可实现村集体收入年均1万多元,羊肚菌种植项目已为村集体带来纯收益6000余元。找支部增效益。村内低保户李大哥常年圈养家猪,但由于缺乏饲养技术,收益很低,他找到村支部求助后,“两委”干部李树强手把手的教其养猪技术,助其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李大哥逢人便夸:“支部不是‘官’,是咱的‘贴心人’!”

“有事找支部”:以机制“保障”促“长效”,夯实治理“主心骨”。村党支部以制度为抓手,构建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有事找支部”不仅“能办事”,更要“办好事、管长远”。议事机制聚民智。每月借助“党员活动日”,邀请村民开“板凳会”,既商量村里发展规划,也反馈服务存在问题,让“有事找支部”成为村民参与村级自治的重要途径。评价机制提效能。将“跟踪评价重实效”作为核心标准,对“有事找支部”办理的事项开展满意度测评,对服务不力的由支部书记约谈责任人,倒逼服务提质增效,杜绝敷衍了事。兜底机制解难题。遇到村支部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第一时间对接乡政府,确保村民诉求不落空、有回音。
从田间地头的诉求响应,到农家院落的上门服务,“有事找支部”已融入蔡家庄村的日常,村党支部始终勇立潮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乡村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