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坚持以结果导向、闭环服务抓招商引资
打造招商“强磁场” 激活发展新引擎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9月14日,位于馆陶县轴承产业园区的中环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制造项目建设现场,4栋厂房正加紧施工。“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预计今年11月底投产。”公司负责人赵林介绍,确定从山东临清来馆陶投资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全程帮办各类手续,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
坚持以结果导向、闭环服务抓招商引资,构建项目从洽谈签约、开工落地到投产达效的全链条推进机制。今年前8个月,全市共签约项目579个,项目开工率76.2%。上半年,邯郸招商引资落地项目情况排名全省第一。
招引好项目,招商信息是基础。邯郸完善招商信息会商研判机制,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入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梳理分析产业前沿政策、转移动向。市投资促进局与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建立协同研判机制,对全市招商信息进行研判筛选,对有效信息明确承接县(市、区)及时跟进。
坚持高位推动。今年以来,邯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对接国内外500强、行业头部企业,推动与阿里云智能等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项目双周调度会,及时解决项目落地中的堵点难点,推动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邯郸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各县市区都有工作人员长期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商,但以往是各自为战,招引项目仅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邯郸市投资促进局招商信息中心负责人陈利宾介绍,去年该市在上海、深圳、北京、天津分别设立市级驻外招商组,从各县(市、区)选派精干力量充实到驻外招商一线,将各地招商人员纳入市级驻外招商组统一管理,集中开展信息收集、宣传推介、会商研判、项目推进等工作,有效提升了招商引资成效。
开发区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平台,邯郸通过审批制度改革、承载能力提档、要素支撑保障等措施,激活开发区活力。位于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创产业园,通过完善创业、金融及生活配套等服务,集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吸引中船派瑞氢能等27家科技型企业入驻。
为破解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过程中的要素保障特别是土地制约问题,2024年5月,邯郸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建立飞地园区,率先启动永年、武安飞地产业园建设。通过完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利益分配机制,调动“飞出地”与“飞入地”两地合作积极性,推动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产业布局。坚持共享理念,在飞地园区规划建设设计、科研、技术鉴定、仓储等共享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等多元化共享服务,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目前,永年飞地产业园有14个项目入驻,武安飞地产业园入驻项目3个。
探索飞地合作,邯郸不仅深化域内协同,还将飞地布局延伸至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设立邯郸产投北京中心,重点对接北京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搭建投融资、科技、人才等五大服务平台,推动项目落地与成果转化。建设杭州浙大科技园邯郸飞地,借力杭州高校、科研机构及数字生态优势,构建“前沿科创飞地+核心科创中心+后端专业园区”三级载体,打造邯郸在杭州的企业研发中心、科技项目培育中心、人才招引集聚中心、优秀成果展示中心。
围绕产业链抓招商。邯郸明确现代化钢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文化旅游等九大产业,通过招引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各县(市、区)明确1至2项县域主导产业,围绕产业提质增效抓招商。邱县聚焦休闲食品产业,构建集原材料供应、深加工、产品研发、企业孵化、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食品产业链,形成京系、粤系、闽系、邱系等四大派系,目前食品企业共200余家。永年区以商招商,引进深圳大和、国智机械等高端设备制造企业,填补了紧固件产业生产设备制造空白。
推进签约项目快落地,邯郸建立市级招商引资数据平台库,从签约、开工到落地、投产,进行全流程管理,全面准确掌握项目建设进度。世界500强企业立讯精密投资的新能源汽车线束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7个月,创造了邯郸重点招商项目落地的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