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044件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
河北日报讯(记者桑珊)9月10日,从河北省高质量推进法律援助提质扩面工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044件。
据了解,2023年以来,河北连续三年将“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列入省20项民生工程,全面推进法律援助服务覆盖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各类重点人群。民生工程实施以来,法律援助惠及重点人群30.31万人,挽回经济损失10.18亿元,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案件优良率全国第一。
近年来,为提供可感可知可及的法律服务,河北通过强化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与服务平台有机融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目前,全省设立187家法律援助机构、4180家法律援助工作站、2万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延伸服务触角,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改造升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不断提高接听率,今年以来,全省共接听解答法律咨询82.5万次。
同时,全面修订《河北省法律援助条例》,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条例大幅降低法律援助的门槛,将覆盖人群由低保群体扩展至低收入群体,对农民工讨薪等8类17项情形免经济审查,为服务群众提供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法治保障。
聚焦各类重点人群,河北还深入实施“春暖农民工”“助老护老”“关爱军人军属”等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兜住最困难群体、对接最需要人群。
突出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保护。深化“安心行动”专项工作,对农民工或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给予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
突出残疾人权益保护。针对残疾人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等特点,全省各级残联联合司法部门共建立法律救助组织184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80个,年均处理法律咨询与代书服务3000余件。坚持“事心双解”原则,将心理疏导与法律援助紧密结合,为残疾人提供贴心暖心服务。
突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在全省开展“法援强苗护苗”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今年以来,364所中小学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站”,点对点畅通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便捷通道,及时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人身保护令申请、心理疏导等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将更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援助范畴,让法律援助覆盖更多有需要的群众。”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简化审批程序,对符合条件的申请,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紧急案件当事人的申请,提供便捷高效的受理服务。此外,持续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不断丰富和完善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服务功能,推动实现“指尖办”“就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