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中,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正在焕发新的生机——馆陶粮画,作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人,河北馆陶的张海增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精神,让这门绘画艺术描绘出乡村振兴蓝图,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据了解,张海增,1980年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王桥乡后姚庄村一个朴实的农家,父母都是淳朴善良的农民。他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立志将来要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成为一名绘画大师。1998年,张海增以优异的成绩在山东菏泽美术学院完成学业。毕业后,为了提高自身的绘画技艺和创业经验,他四处拜师学习绘画技艺,为以后得粮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张海增经过数十年的潜心钻研,他将传统粮画技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创新性地采用了分层粘贴技法,使画面更具立体感,运用不同谷物天然的色彩差异,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层次,更独创了“微雕”技法,用粮食颗粒雕刻出精细的图案,受到了众多绘画爱好者的青睐。
粮画就是以各类植物种子为原料,经精选和高科技处理后,再根据设计的图案,通过粘、贴、拼、雕、合成、装裱、包装等十几道特殊工艺而完成的艺术作品,巧妙地构图、精心的制作,使粒粒有生命的种子镶嵌出美丽的图画。粮画因性价比较高,且具有的“原生态和纯绿色”的特点,逐步占据市场,销路越来越广,被诸多学者誉为“种在画板上的粮食,挂在墙上的黄金”。

据张海增介绍,他在一开始的粮画创作中发现用粮食创作的字画放久了,有些粮食颗粒会开裂,会影响效果,为攻克这一技术难关,他不停的反复实验,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胶质问题,画面上的各种粮食才永久牢固,在不同气温条件下不变形、不开裂、不发生霉变,用科学方法攻克了粮食画作为艺术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长期完好保存的难题。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粮画艺术,把“粮食字画”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农民掌握“粮食字画”创作技能,张海增组织开办了海增粮艺有限公司,该公司开办了“粮食字画”创作培训班,每年免费举办三期,培训技术人员 380 余人。先后召收安置下岗职工120人重新就业,农村闲散人员68 人,留守家庭妇女86人,尤其是由这些留守妇女组成的“粮画姑娘”,更是成为了小镇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张海增的粮画艺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馆陶县委、县政府和寿山寺镇党委政府历年来的大力支持。2014年,馆陶县委、县政府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主导思想,以粮画艺术为依托,投资 1000 万元在馆陶县寿东村规划建设了独具特色的“粮画小镇”,该小镇建设了集粮食画生产线、粮食画开发中心、产品展示大厅、职工休闲娱乐活动区、
餐厅和职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形成了集粮食画创作生产、粮食画文化推广及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该小镇一跃成为以粮画为主题,集创作、欣赏、体验、居住、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小镇”、“国家 4A 旅游景区”。
在粮画小镇建成后,该公司还摸索出了一条“龙头+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企业负责提供原材料、基地名师技术指导、农户制作成品回收,培训寿东村民免费学习制作粮食画技术,每人利用 3—6 天可加工一幅完整的粮食画,平均每天可获得 70 元左右的利润,每人每年靠粮食画收入达 3万余元,粮画小作坊在寿东村布满各条街道,解决了该村150 余户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同时,很多村民在农家院里建起“粮画体验室”,游客在这里可体验到粮画制作过程的乐趣,成为远近闻名、观者络绎不绝的粮画小镇。现在,寿东及周边村庄从事粮画制作的农户达300多家,靠创作粮画户均增收3万余元。
2015年9月,“中国粮食画研究会”落户馆陶粮画小镇寿东村,2016年1月,中国首届粮画研讨会在粮画小镇举行,来自河北、山东、内蒙古、湖北等全国各地的粮食画创作大师参加了研讨会,为推进馆陶粮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发展壮大了,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张海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对家乡的回报。该公司积极为粮食字画创作者牵线搭桥,组织他们参加全国各种展览活动,举办农民粮食字画画展,不断扩大农民粮食字画知名度,让更多的农民捧上致富金饭碗。目前,馆陶县农民粮食画创作队伍达到600多人,全县农民粮食字画销售额达到4500多万元。

张海增多年来对粮画艺术的不懈追求和辛勤付出没有白费,他和他的粮画艺术得到了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直认可与好评,张海增和他的公司先后获得邯郸市妇女手工业协会会员单位、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文化产业协会艺术研发委员会委员、中国粮食画艺术研究协会会长、香港高等教育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省、市劳动模范”、“邯郸市青年五四奖章”、“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度燕赵文化之星”、邯郸市宣传文化系统第五批“四个一批”人才、“美丽邯郸优秀帮扶人”、“馆陶县技术创新能手”、“首届人才奖” 等多项荣誉称号。

张海增用粮画艺术创作激活了非遗的经济价值,为乡村振兴和转型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展望未来,张海增和他的公司将依托现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和资源优势,把握新机遇,不断开拓创新,通过多模式、多渠道实现粮画艺术产业化,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杜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