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石家庄铁路公安处井陉站派出所民警在辖区乏驴岭铁桥巡逻巡视。(井陉站派出所供图)
地处太行山区的石家庄铁路公安处井陉站派出所和井陉北站派出所,一个管辖普速铁路线,“曲线多、坡度大”;另一个管辖客运专线,“桥梁多、涵洞多、隧道多”。暑运期间,两家派出所面临双重压力:西部长青、陶瓷水镇、乏驴岭等周边景区游客激增,治安防控压力加大;夏季汛期短时强降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对线路巡检、隐患排查及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挑战,如何筑牢铁路安全防线?井陉铁警以立体化巡防织密“防护网”,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激活“源动力”。
科技赋能+人力巡查
织密立体防控网络
“人防+技防”的组合拳,是井陉铁警应对复杂局面的底气。科学布警,每日车巡与人巡交叉互补,全天持续性盯控重点区段公共视频,让线路安全始终“在线”。针对景区周边等重点防范区域,两个派出所警力前置,安排警车在重点部位高频机动巡逻,确保视频巡控发现的突发情况能快速处置。
考虑到山区线路部分区域人工巡查难度大,井陉站派出所联合铁路企业,利用无人机定期对桥梁隧道、复杂弯道、路堑高坡等人工巡查困难的区域进行空中巡查,极大提升了隐患排查的全面性与效率。
井陉北站派出所针对辖区“桥梁多、涵洞多、隧道多”的特点,制定专项巡防方案,组织民警定期深入辖区重点部位,对关键设施进行细致检查,保障线路安全稳定。
多方联动+协同共治
凝聚路地平安合力
“大叔,铁路沿线一公里内不能烧荒,会影响列车正常行驶。”8月6日,井陉北站派出所民警结合真实案例,向沿线村民讲解违规行为的危害。针对辖区内违规放牧、烧荒等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问题,民警教育引导群众在铁路沿线安全规范开展生产生活活动。
井陉站派出所将路地联动的重点聚焦于防汛应急工作,提前与地方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建立防汛联动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职责分工、开展实战演练优化处置流程,凝聚“铁路+地方”的防汛合力。针对易受雨水冲刷的深槽、高路堑等核心区段,派出所将“雨前排查、雨中监控、雨后复查”确立为铁律:降雨前,组织民警对涵洞排水系统、高坡防护网等关键部位进行全面检查;降雨期间,民警紧盯公共视频屏幕,密切关注涵洞积水、山体落石等隐患苗头,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记录并通报相关部门;雨势稍缓,民警便携带工具深入现场,开展地毯式巡查,发现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联动铁路、水利、应急救援等部门火速处置,全力保障线路安全。
此外,两派出所均积极联合铁路环境治理办公室共同开展铁路环境治理行动,针对在铁路周边放牧烧荒、堆放杂物、违规搭建等行为进行集中查处,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依法予以处罚,有效净化铁路周边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扎根群众+精准宣传
绘就平安共建图景
“轨道上放块小石头,火车撞上就可能脱轨——这可不是小事!”在井陉县蔡庄村的大树下,民警正讲解着铁路常识,村民们听得入神。暑运期间,这样的“安全课堂”在沿线村庄常态化开讲,民警化身“安全宣讲员”,用接地气的话语把铁路安全知识讲进群众心里。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井陉铁警依托“燕赵和枫”品牌建设,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日常宣防工作,通过多巡一趟、多唠叨一句、多帮一把,让村民感受到民警的真诚,并在关键路口增设安全警示牌、报警电话,引导群众主动报告隐患、劝阻危险行为,推动村民从线路安全“旁观者”变为线路安全“守护者”,一张群防群治的网络越织越密。
井陉北站派出所以集市为平台,深入乡镇集市,协同乡镇综合治理、护路等部门,针对铁路沿线村庄老人、儿童多的特点,将铁路安全常识和普法宣传相结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民警采取入户宣传的方式,耐心讲解,边向大家讲解铁路安全知识边进行电信反诈宣传,乡镇工作人员耐心地为村民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活动中,民警还发动放假在家的初高中学生,一起向集市上的商户、赶集群众进行讲解宣传,将学生们发展成法治宣传小卫士。村民表示:“这样的活动就得多搞,集市里既买到了心仪的物品,又填补了法律盲区,吃饱了肚子还享受了精神食粮。”
更暖心的是“警医联动”带来的双重关怀。翟家庄村村委会办公室中挤满了前来就医的村民,井陉站派出所民警边维持秩序边向大家宣传线路安全知识,医护人员耐心地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听心肺,提供健康咨询和常见病诊疗建议。针对沿线村庄老年人多、就医不便的特点,派出所联合井陉县医院组建“警医联动服务队”,把体检、健康咨询与铁路安全宣传一起送到村民家门口。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服务队还提供上门服务,在量血压、送药品的同时,把安全叮嘱送到炕头。“既护健康又讲安全,这样的宣传好!”一位村民的点赞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从无人机巡查到田间地头普法,从联动防汛到警医合作,井陉铁警以立体化、法治化、人性化的现代警务模式,以“科技+人力”“联防+群治”双轮驱动,推动铁路安全防控“共建共治”,筑牢了一道道“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安全屏障。